暂时关闭一下评论,目的不是为了禁止网友的评论,而是为了不致使其它来博客的朋友受到某种思想的情绪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任何我认为不利于朋友们做出理性判断的情景出现时,我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努力,哪怕未来证明我的认为是错误的。希望能得到网友的理解。
人们对风险的忍受程度是建立在情感上的,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即使是那些“进取型”的投资者也会非常小心,不敢买股票;反之,繁荣市场,原先的“保守型”投资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买很多股票。
巴菲特在对Notre
Dame商学院的学生发表演讲时,列出了30多家失败的投资银行,他说,这些银行的总裁都是勤奋工作的人,他们智商过人,有着强烈的成功渴望,“你们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为。”——巴菲特称为行业惯性,类似于旅鼠的习性,即“如果A、B、C
三家公司都在做同样的事,那么我们的公司(D)也这样去做就一定不会错”。
他在2004年报中又写到:“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单,按理说投资人也应该跟着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搭顺风车即可,事实上指数型基金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为什么实际上大多数投资人的绩效却惨不忍睹呢?
我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交易成本太高,投资人的进出往往过于频繁,或者是花太多费用在投资管理之上,第二、投资决策往往基于小道消息而非理性量化的企业评价,第三,浅尝辄止的方法加上错误的介入时点,如在多头上涨多时的高点才介入,或是经历一阵子的盘底走势后低档退出,投资人必须谨记,过度兴奋与过高的交易成本是其大敌,而如果大家一定要投资股票,我认为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当别人贪婪时要感到害怕,当别人害怕时要感到贪婪。”
投资最重要的是区分什么是上帝才知道的,什么是人能知道的,不幸的根源在于人总是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只有上帝知道的事情上。我常常听到“小资金应该采取频繁买卖的策略,以便快速积累财富”,这个观点听上去很正确,然而细细推敲,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穷人应该很快就能致富,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小资金与大资金积累财富的速度是一样的,1万元到100万与100万到1亿元的难度是一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