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思想先进性学习(一)

(2007-08-05 07:14:25)
标签:

证券/理财

    刚才边整理博客边想着巴菲特与汪潮涌的对话,又看到终于顺利了,以为一下子找到了规律,不免喜从心中来,想想自己“聪明”不下巴菲特。

 

    段永平花68.5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12年前,其实早就有一个中国人与巴菲特吃过饭,只不过是免费的。1995年,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游历中国的丝绸之路时,在北京,由于比尔.盖茨有其它活动,就由汪潮涌作陪独自一人的巴菲特,席间汪问及巴为什么不投资中国时,巴菲特的回答是:像我这个年龄,学习中国的投资规律太迟了,再说,我投资的可口可乐等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都很好,等于投资了中国。

 

    国内的某些专家学者,当股市不按自己的想象走的时候,往往找到的借口是,国际上怎么怎么,中国却如何如何。专家们应该反省的是,自己所学到的经济知识理解与运用是正确的吗?真正正确解读了国际市场吗?如果对国际市场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又不能放下架子好好学习中国的东西,了解中国的市场,最好不要评判中国的市场。

 

    巴菲特说:“在我10岁时,我就已经将奥玛哈公立图书馆中所有关于投资方面的书阅读过了。” “你一旦掌握知识后,就可以开始实践了。了解了投资原理后,还要亲自去实践,而且越早开始阅读越有利。”——我10岁的时候还在看《山海经》(不知道跟先秦的那个古籍有没有关系,反正是讲古今中外、三教九流的传说、故事的杂志)和《故事会》,听江南四大才子和徐文长的故事,马拉松起跑起码迟了40公里。讲点题外话,讲故事的俺家隔壁公公也绝对是个才子。该念诗时就念诗,该唱曲时就唱曲,那是现在的《百家讲坛》没法比的,想想我们小时候也有比现在的小孩幸福的地方。

 

    西方经济学理论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出来的,他们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与中国不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大量出口和农业人口进城务工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经历过的,用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总结的理论来解释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无异于小帽子带在大头上。美国人也自称自己的理论是新瓶装旧药,许多还是从中国批发去的,只是把不适用美国的滤掉了,再加上适合美国人自己的东西。当中国人不加选择的引用,自然就难以解释中国现在发生的一切。八十年代很流行出口转内销,出口的绵纺服装本来是为外国人高大身材制作的,结果内销,中国人穿上它,自然显得不伦不类了,可中国人还自以为提高了档次。

 

    如郎咸平总结:“中国的企业家往往是拍脑袋,对本质把握不准确,才导致一个个前仆后继在做大做强的冲锋过程之中倒下。” 总是拿那些剩下来的个案的成功结果是不靠谱的,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没有一批一批的企业倒下,他们只知道美国出了个可口可乐,却不知道背后倒下了多少个“可口可乐”,只是他们被“存活着偏差”所蒙蔽。即能被我们看到并知道的,都是活下来的人,那些失败者早已被抛离了我们的视野。   

 

    为什么我们知道的大多是美国企业?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金融中心从荷兰鹿特丹转向了英国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没有经济体的强大,哪来的企业个体的强大。所以我们说,一个经济体看50年、100年都有可能,一个产业看到三十、五十年也是可以的,一个行业看到二、三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一个人说它能看一个企业几十年或终生甚至几代,那基本是在扯淡。中国人的文字很丰富,特别是成语,目标定得太近,叫鼠目寸光,目标定得太远,是好高骛远。当然,由于中国刚刚处于一个长周期的起步,肯定会出几家生命周期长达几十年或百年以上的,但即使最后结果歪打正着,就像数学考试,答案正确,起点与过程错误,永远只能得零分,有时最多得1分或2分的同情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