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股市人,十年股市路

(2007-04-22 20:59:36)
分类: 人在股市

     十年股市人,十年股市路

     外面下着大雨刮着大风,一改前几日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忽然想起梅艳芳与许志安唱的《笑看风云变》:“谁能跳过无形界线,规则法理充斥世界千万年。”
 

     十年前正式跳入股市这条贼船,从此江湖虽没有我的传说,但江湖有过我的小小足印。十年,如白驹过隙,对于股市人来说,更是段极其短暂的历史。

 

     这个市场变得不多,循环一次又一次,不同的只是参与的群众换了一批又一批。看着新入市者容光焕发,眉飞色舞,眼睛放光的样子,重现当年激情澎湃的场景,一如十年前的我,踌躇满志的上路了。于是,重复前人的老路,画图看表算均线,前三年都坚持画持有个股每天的收盘价格曲线,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在电脑中看没有自己画来得亲切。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每一轮行情的中后期都会是长期持有理念的亢奋期,特别是对于新入市者,由于深受巴菲特长期持有理念的“迫害”,一入股市就陷入了与一只股票耗整整五年的悲惨境地,几乎每天都盯着那跳动的价格、眼睁睁看着上窜下跳,好多次都想一走了之,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焦灼与等待今天已无法用言语表达,当年画过的图纸又重新翻阅,看着前两年那横线下倾(最折磨人的就是这种,跌的不多,总给人希望,也许是老天想让我留在市场中吧,每次大盘跌时,它又会启动似的走出一段上涨行情)的价格曲线,无异于凌迟处死,简直是祥林嫂的辛酸血泪史。虽然最后卖出时还是有80%的收益,但是,我最终没有享受到最快速的上涨阶段,只是参与了整个折磨人的大箱体行情。前五年由于对市场整体运行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我坚持了“长期持有”,接着由于自以为清楚认识了市场,所以我放弃了原有的理念而选择做波段,走了三年的弯路,结果,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把美丽留给了别人,这样一来,年平均收益就被拉低了不少,只是我也没有多大的后悔,前五年虽然也看业绩、看业务,好像那么一回事,其实并不具备判断是不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能力,知易还行难,未能知怎能行?

    

      画走势图等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是傻里傻气、莫名其妙,我倒认为,这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巴菲特从开始上小学就养成每天放学后阅读股票指数和图表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习惯,读大学后,又阅读了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投资和商业类书籍,总共读了100多本,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尝试各种投资方法,力图找到一套框架体系。犯了很多错误,也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他自己点评: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了解学习它,实践它。虽然遭受了不少失败,但是总算掌握了一些规律。)

 

     匠不一定能成为师,但首先得成为一个匠,然后才有成为师的可能。

     心态是怎样炼成的,是用金钱炼成的。

 

     由于这五年的折磨,有过那时的焦灼,今天我才清楚,价值投资之路并非一条坦途,即使是巴菲特也幽过自己一默:“本人虽然以反应著称,不过却花了二十年才明白要买下好企业的重要性。”而长期持有理念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巩固。

 

     但成功没有坦途。

 

     十年后,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目标,更多了一份责任,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如何做人都是我的头等大事,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新入市者或许比我幸运,中国股市这么多年的沉沉浮浮可能将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头十年;或许他们又比我稍稍有所不幸,因为这犹如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

 

     十年前,我觉得离巴菲特很近很近;

     十年后,我发现离巴菲特还很远很远……

     我还要长途跋涉,过千山万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