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资料偶然发现一佛门博客,一下子被吸引,页面精美绝伦,与其所书“清正和雅”甚为印合。我不是宗教徒,但因为我家所有家庭成员都信菩萨,所以我也能算是信菩萨,而且我喜欢禅宗那自然、淡远、率简的审美风格与生活作风。佛家有“法门大启,根机不择”,又见大师说“无始以来,我们都曾是佛子,只因一时迷惑而依然在生死中轮转,惜取佛缘、法缘,不为一切有为幻境所迷惑。”所以择日不如撞日,看到喜欢的文章,转贴一下,算作修禅习佛,只是尘缘未了,明天还要再继续尘世的虚妄之言。
拈花微笑:晴雨一念间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五灯会元》卷一)
一枝花,在普通人的眼里,无非是颜色、香味、名称再加以美或丑的评价。在诗人的笔下,则会再添风韵,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再现了梅的超逸精髓。
而在觉悟到了无上智慧的佛手中,它既是花又不是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它蕴藏了整个世界的秘密。因为,在觉悟者的心中,花同万事万物深融一体、不可分割。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森罗万象,各各差异,甚至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一切不过是无限虚空中瞬间的生生灭灭,起起落落,它们的本来面目如同寂静的虚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觉悟到这一点,人的心中所生的种种分别、善恶、是非、美丑、高下还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呢?
拆除心灵的封界,回到那个更高更广的真实之中,观照万物,等同梦幻空花,有而不实。
佛祖拈起了花,也非花也非佛,只是虚空中绽开的笑颜;迦叶情不自禁以微笑回应,哪里又是迦叶?一刹那,心心叠印,性性相通。
如此微妙的境界,其中已包含了几许不可言传的禅意。可这样的默契在人类中间实在太少了!也正是为了寻求这种人与无限、人与人的默契,两千多年前灵山法会上,这么不经意的一拈一笑,引来了后世中土一派盛大蓬勃的佛教禅宗。(文/佚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