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不时有一批中、小盘股冲涨停,大多认为是游资所为。游资,在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称呼中至少是把基金、证券公司自营排除在外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一些业绩一般的中、小盘股的凶猛上涨,就此归结为游资所为,我看未必,基金也应该是一支不小的主力军。
以基金兴华为例,从98年开始重仓持有过上海梅林、东方明珠、聚友网络、青鸟天桥、中体产业、济南百货、中关村等,在这些股票中,有真正的业绩支撑吗?没有,可是兴华正是由于发动或参与了这些个股的运作,使其在一段时期里业绩领先。
在基金成立的头几年,也曾试着花了些时间收集整理过基金的投资组合报告,后来马上发现基金往往在公告日与报告期截止日这段时间差内卖出前十大股,于是转而研究这段时间内的重仓股的K线变化,结果没研究出什么有用的结果,反而会被基金牵着鼻子走,此后就不曾关注基金的投资组合。不过仍会关注基金的年报、半年报,尤其是十大后面的持仓明细表,一般会从里面进行初选。
张国荣唱过一首《侧面》,“犹如巡行和汇演,你眼光只接触我侧面;沉迷神情乱闪,你所知的我其实是那面。”我们所知的是基金、股票的哪一面?也许我们眼光只接触到机构、股票的侧面。在牛市中,中、小盘股的整体收益必定超过大盘蓝筹股,因此基金经理们为了跑赢指数,大多会持有中、小盘股,但是为了在年报、组合公布时,给基金持有人或其他投资者以稳健的印象,他们会在报告期截止日前卖出一些上涨较多的中、小盘股,买进大盘股,使其投资组合中只剩下蓝筹股,这样既能使基金业绩因兑现一部分涨幅较大的中、小盘股而上升,如果按收益提取报酬的基金经理还能多拿花红。等到报告期截止日后再马上吸纳这批股票。
中国的基金经理大多会沿袭这一“优良传统”,能开创自己的投资风格的寥寥无己,这就可理解为何一到年底某些有潜力的中、小盘股会下跌较多,而年初又会马上上涨很多,而这恰恰正是基金所为。
所以,看人也好,看股也罢,最好不要先急着划分成份、等级,一旦划分错误,就影响到整体判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