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沪A

(2006-01-08 19:31:09)
分类: 兰桂看市
      漫步沪A
      这篇文章是在以前的《随机漫步话底部》基础上作内容补充,但是大的思路、方向没有改变,以前由于主要对接近当时的时间段做了一些分析,而对94年之前的较粗糙,对后面的也由于时间仓促用“所以综合来看这三年多的调整,我们不能简单用93年的思路来剖析问题,臆测股市将到500点、600点,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地说牛市已来临,牛市会来的,但不是现在。因为熊市还未尽,还有很多股票将进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段话来概括,但是我一贯坚持的是,作为一个挖掘个股的投资者来说,不必在乎一、二百点的指数空间, 指数还在1200点,但许多股票股价已相去甚远。这次是对细节上的有些错误作一些修改,同时对新产生的走势作一些分析,为了完整性,可能会对一些内容有些重复,会显得有点累赘。
     上海综合指数从1990年12月19日起步,已走完十五个年头,前文以1993年为调整起始日是错误的,应为1992年5月26日,即1992.5.26——1994.7.29,此为扩散平台型调整浪,表现为“穿顶破底”,A浪下跌之后,B浪反弹创出了A浪的新高1558.95点,突破了A浪的起跌点,随后的C浪五波下跌又跌穿了A浪的低点而创出新低325.89点。但这并不妨碍后面的判断。
     2001年以来的调整是一个更大级别上升浪中的第二调整浪,也就是说是中浪级熊市。中国股市还是运行在1994年8月1日以来的大级别上升浪中,具体如下:
1991——1992.5.26    第一大浪升浪
1992——1994.8.1     第二大浪调整浪,
    1994——            第三大浪升浪,细分为:
1994——2001.6.2     第三大浪的第一中级攻击浪
2001——            第三大浪的第二中级调整浪,
    2001年6月以来为中级熊市,主要表现为:经济改善,投资者感觉良好。
关键是这一浪细分:
A浪:2001.6.2——2003.1.2    2246.点——1311点 
其中:
                     a: 2246点——1339点
                     b: 1339点——1750点
                     c: 1750点——1311点
表现为:技术上向下突破,击破趋势线,被认为是买入时机。
 
B浪:2003.1.2—— 2004.4.7   1311点——1783点
     B浪是膺品。它们是“无知者的举动、牛市的陷阱、投机者的天堂,或愚蠢的机构投资者骄傲自满情绪的体现。通常只涉及少数股票,得不到其它分类指数的巩固,”即“二八”现象(这可以从基金的03年年度报告中的“基金经理报告”得到证明,我在《基金经理的“录音剪辑”》中也陈述过)。
C浪:2004.4.7——2004.9.13   1783点——
     C浪“摧毁性极强,在这个跌势里,除了现金以外,没有什么好的避风港。投资者在浪A和浪B中的种种幻想都在此时破灭消失,市场又落入恐慌之中。”
 
当时因为C浪运行尚不完整,所以把C浪暂时当作有延伸浪的c浪,D、E浪无法判断,现在把2004年4月以来的走势归为C浪,可以如下划分:2004.4.7——2005.6.6   1783点——998点
 
     当上海综合指数跌破1025点时,使我对1025这个极限位置产生过怀疑,于是只有反复揣摸,经过反复思考与比较,最后我还是认可1025点的极限位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如果仅仅遵循波浪理论,1997年5月以来的调整低点不应低于1052点,然而实际在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两年间三破1052点,那么能不能就此否定波浪理论或者浪的划分呢?答案是:不能否定。 生物界可以有基因突变,时装界的复古风,也会在细微之处作些变化,加上一些时尚元素。可以把上面的改变看成是波浪的突变。而且1025点与998点之间差异为27点,还在一般公认的3%的差异范围内。
 
     2、在波浪理论中有一处描述“作为对这个波浪构成指标的合理修正,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即如果第一浪是延长浪,那么第五浪后的调整浪的极限是第二浪的底”,显然94年7月29日的325点到94年9月13日的1052点不是延长浪。但是还有一处描述“有时,锯齿型调整浪会深入到前方小一级的第二浪区域,尽管这种情况几乎总是发生在这个锯齿型调整浪本身是第二浪的时候,‘双重底’有时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也许是500点论的理论依据,尽管只是“有时”或“几乎”。
 
     作为对浪形分析的有力补充,艾略特波浪理论特别指出了各个浪时期的基本面表现的特征,对于中浪级熊市的头部特征的描述为“经济改善,投资者感觉良好”,这很符合2001年时的情景;中浪级的底部特征描述为:“经济衰退、恐慌、有限的战争”。中国股市2005年以来已经上升到讨论“市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而这一点恰恰是波浪理论描述的大浪级底部特征。
     所以在坚持1025点的基础上,结合最近的走势,对将来的一段时期作一些形态描述。
 
     上海综合指数97年5月—99年5月的运行是以1200点为中轴在上下200点之间波动。观察最近上海综指的波动,我认为与97至99年的运行有神似之处。从K线形态看,这次的轮廓会比那次的小,换言之。时间跨度会有不同之处,即使历史会重演,但并不是简单重复。97-98的市场在上下200点之间波动。波动的特点往往是向上或向下破一些技术点位后反身向下或向上,那时基本以年线为参照点,下破年线后会马上折身向上,反之向上突破年线后即向下,阶段高点往往发生在某些“准技术人士”认为的站稳年线后,脱离年线一段距离即做头或做底。
     在那个期间,指数的最大涨幅不过40%,而个股可谓异彩纷呈,黑马层出不穷。尤其以上海本地股为主的资产重组行情如火如荼,较差的也有翻番的涨幅,期间也穿插了一些行业概念,如生物医药,同时也为99-2001年的行情奠定了基础。
     从998点以来的市场走势是一个在1200点下方的震荡,将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是在1200点上方的震荡,这种形式由大大小小的相对对称的震荡组成。
    
     如果把97年5月至99年5月的震荡整理比作两个相同质量与速度的球碰撞,所以它相对运行的对称性很强,时间和幅度都比较均匀;那么6月以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的震荡可以比作两个不同质量不同速度的球的相互碰撞,准确的不太说得清楚,物理学得不多、学得不好,只可想象一下,也当作在枯燥分析中的一点放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注金色大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