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2008-03-24 20:16:01)
标签:

休闲

分类: 说者说着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西方净土变
 
一切众生本无妄想分别情执,智慧、德能、生活环境是尽虚空法界与佛无二无别,但以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境随识变,乃有十界三途地狱相现。若能回头,返朴归真,则一真一体当下即是极乐华藏。「西方净土变相图」是以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变》为蓝本,描绘出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画面丰富细致,色彩鲜明。阿弥陀佛端坐中央,宝相端严;左旁是观世音菩萨、右旁是大势至菩萨,助佛一同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十方诸佛四旁围绕,上方空中天人奏乐,天鼓天乐自鸣。诸佛菩萨身居庄严宏伟的殿宇,供养菩萨和伎乐人在前方的水榭,以香花和音乐作供养。在七宝池、八功德水中的宝树、宝花、珍禽亦以妙音助佛说法。莲池中是九品往生净土的众生,上生者花开见佛,下生者则在苞中等待。图中也描绘了《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述「未生怨」的故事,阿阇世王子欲弒父夺王位,王后韦提希夫人伤心失望,佛陀为她讲说西方极乐世界,及求生极乐的修行方法。佛陀教授韦提希夫人的十六种观法,从日观至杂想观,观想成功,即得见净土及佛菩萨。人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能于今生求生净土,了脱生死,永脱轮回之苦。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最为殊胜的净地,是阿弥陀佛以无比愿力所成就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只要至心信樂一向稱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依教奉行,臨命終時必蒙佛菩薩來接引往生。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观无量寿经变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图片介绍:敦煌 285窟 无量寿佛说法

 

【无量寿佛】


(一)即阿弥陀佛。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梵amita^yus )、无量光(梵amita^bha ),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惟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参阅‘阿弥陀佛’3680)

(二)为阿弥陀经证诚段所出之六方恒沙诸佛中住于西方之一佛。以其方处与阿弥陀佛同位于西方,又同名无量寿,故古来有同异之论。[不可思议诸佛所护念经卷下(隋代叉那屈多译)、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阿弥陀经义疏(元照)、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阿弥陀佛】


梵名Amita -buddha ,西藏名Dpag-tu-med, Dpag-yas 。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Amita^bha ,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关于阿弥陀佛名号之由来,据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载,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然据梵本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此佛寿命无数、妙光无边,故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他诸佛所未见。又于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维摩诘经等早期经典中,亦仅有阿弥陀之称号,故推知无量寿、无量光之称号,系后代依其名之原义所立。另据平等觉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载,弥陀号称无量清净佛,所在之世界称为清净世界、极乐世界。

 

阿隬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于现存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可见有关弥陀信仰及净土教义之深入人心。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于西藏,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 则皈依无量寿佛。

 

于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种子为逳,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其种子为筟(sam!),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之莲花。[赖吒和罗所问德光经、决定总持经、贤劫经卷一、卷三、济诸方等学经、大法炬陀罗尼经卷十七、无量寿经优波提舍、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观经疏(善导)]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法华经变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阿弥陀经变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报恩经变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降魔变
 

释迦牟尼即将得道成佛时,魔王波旬非常害怕,担心释迦牟尼成佛后,将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太平.因此带领魔军眷属前来作乱,阻挠释迦牟尼成佛.先以美女诱惑,后以武力威胁,均遭失败,最后释迦牟尼战胜魔军,魔王波旬伏地皈依.

画面中即将成道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手执衣裙右手作指地印,神态泰然,镇定自若.左下侧魔王波旬率三个女儿,以美色引诱释迦.三个女儿姿态相异,搔首弄恣,千娇百媚,顾盼有情,企图以女性的魅力,诱惑,动摇释迦的意志.释迦毫不动心,以其神力将左侧的三美女变成了右侧皱纹满面,头面干瘪,白发覆顶的老丑嫫母,由老丑嫫母又变成了白色骷髅.

画面上部,释迦两侧是魔军妖众,牛头马面,虎口羊角,奇形怪异,狰狞凶恶,杀气腾腾,或张弓搭箭,或操戈持剑,或吐火放蛇,企图用武力征服释迦.佛经上讲,此时释迦已成佛道泰然不动,略施法力,用手一指魔军妖众,"抱石不能举,举者不能下,飞矛戟利稍,凝虚而不下,雷震雨大雹,化成五色花,恶龙蛇吼.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关于莫高窟--经变篇
 
普贤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