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里克尔梅 |
分类: 享者享着 |
等待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一种充实的空虚
和空虚的充实
等待戈多里
等待一直在延续
从开头等到结尾
从最初等到最后
等待本身这么完美了
戈多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等待的时候
往事滑过脑际
思想滑过手指
手指滑过键盘
键盘噼里啪啦
文字滑过屏幕
屏幕滑过视觉
视觉在往事那里
打了一个冷战
这是我看见过的和看见着的么
这是我等待过的和等待着的么
我的等待还没结束
因为戈多还没有来
一种充实的空虚
和空虚的充实
等待戈多里
等待一直在延续
从开头等到结尾
从最初等到最后
等待本身这么完美了
戈多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等待的时候
往事滑过脑际
思想滑过手指
手指滑过键盘
键盘噼里啪啦
文字滑过屏幕
屏幕滑过视觉
视觉在往事那里
打了一个冷战
这是我看见过的和看见着的么
这是我等待过的和等待着的么
我的等待还没结束
因为戈多还没有来
1789年的法国与1790年的法国,是否真的那么泾渭分明?1911年的大清王朝与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否真的如此迥异?1914年的欧洲与1915年的欧洲,是否真的存在着截然的差异?
在浑浊而庞杂的历史河流中插上标杆,是不费什么力气的,但如果凭着这些标杆去辩清历史的流向和流量,却总是徒劳无功。
在阿迷的心目中,2002年的阿根廷与2001年的阿根廷,是否真的面目全非了?6月12日是否也如同9月11日一样——“这一天,世界已经改变”?我们总是习惯赋予某个年份,某个日子以转折性的意义,却忽略历史的发展总是绵延、渐进的,事物是很难被一刀拦腰斩成两段。2002年6月12日至今,尽管身处其中的我目睹了许多有关阿根廷足球的戏剧,但心中还是坚信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掉转方向,它不过是暂时性地出了轨道。
冷静的思考之后,可能在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背后是一个连贯的传统,它能让我们仍能触摸到某种内在的稳定性。但人总是容易被肤浅的情感所诱惑,尤其是我这样一个有着严重的“原教旨主义”情结的阿根廷球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目睹眼前所呈现的一场场混乱戏剧,似乎感觉稳定、均衡的牛顿世界结构正让位于混乱、随机与不可测。这些现象把2002年6月12日来一直包裹着我内心愤怒、迷惘、痛苦的种种情感推向了及至。正如毕加索用“格尔尼卡”对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进行了试探,有着“马基维亚利精神”的拉波尔塔购买了罗纳尔迪尼奥最终成为阿迷世界的巨大隐喻。
里克尔梅,这个有着如同冰山一样倔强性格的阿根廷青年,又一次从海底世界浮现。在日渐疲弱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笼罩的天空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稀薄的空气。在足球界,造人的权力似乎正在从上帝手中转移到记者和一些半调子技战术专家手中。在广告与舆论导向的相互交换下,媒体正常的判断力开始退隐,他们沉浸于罗纳尔迪尼奥和里克尔梅各项数据的比较,如同沉浸于一个一个的数出莱温斯基裙子上的斑点。即使我们贵为人类,也不总喜欢动脑子,在一个个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却什么都不能说明的数据面前,回避了过于复杂和令人捆忧的思考。于是,一切变得简单而清晰明了,我们天性中的隐秘情感一古脑的倾泻出来——我们根深蒂固的厚古薄今妨碍了我们对于正在发生的历史应有的尊重,我们天性中的随波逐流造成了短视的“成者王侯败者寇”。我认为,即便里克尔梅如那些半调子球评家预测的一样,无法在欧洲立足,也不是所谓的速度和节奏等等足球能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如同罗斯在评价拿破仑失败时的原因一样——根本原因在于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东京,那个凭着一己之力就把皇马玩的团团转的里克尔梅,与今天的里克尔梅,是同一个里克尔梅。上帝不是在昨天才创造了世界!如果你有归纳和演绎的逻辑癖好,你可以在2001年-2003年间发现一个人命运的奇特性,并预示着一些未来的方向与枝节。但是,匆忙的预测未来就如匆忙的为历史下定义一样,充满着盲目性与肤浅。最可恨的,最危险的倾向是一些滑向“犬儒主义者”式的嘲讽。
安迪.沃霍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时代15分钟的名人。”这本就是一个机械复制的媒体幻象年代。令我比较担忧的是:这样一个混乱、解构的环境,究竟会为里克尔梅的青春打下怎样的烙印?他是在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与角色,并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在多种思绪的交融中辨别不清自己的颜色?或许,惟一可做安慰的是一句西班牙的谚语:“旅人啊,前头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或许,这种担忧本就是多余,就像托马斯.杰斐逊在200年前所说的:“既然他选择了成为公众人物,他就必须承担这些。”另外,值得我们牢记还有狄更斯那个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它可以防止我们陷入过度的沮丧之中,也提供了我们必须承担的勇气与责任。可能里克尔梅需要做的是,要时刻记住自己最初的目标,遵守一些最浅显的准则——勤奋、自信,然后像一只倔强的穿山甲一样,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虽然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至少能保证你赢得足够的尊敬!
一个精明的美国商人,在911后制造了“拉登手纸”:“美国人应该拿这张脸来擦屁股,因为这张脸摧毁了美国人的尊严”。如果允许的话,我也想制造“里克尔梅口罩”:“封住那些半调子战术专家的嘴,免得让他们从一个‘非典型’到另一个‘非典型’”。
“等待里克尔梅”,似乎有着贝克特“等待戈多”式的荒诞感和虚无感。但这个一生不是在等待,就是被等待的人,这个没有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作家让我产生“异想”:如果里克尔梅有朝一日获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称号,他会不会出席颁奖典礼?我们无法想象贝克特如果出席,会有怎样的言行?我们能想象里克尔梅的言行吗?
“异想”是否能打开“天堂的大门”?尽管我自己对此也很怀疑,但并不妨碍我的等待——等待戈多(GOD),等待里克尔梅!
在浑浊而庞杂的历史河流中插上标杆,是不费什么力气的,但如果凭着这些标杆去辩清历史的流向和流量,却总是徒劳无功。
在阿迷的心目中,2002年的阿根廷与2001年的阿根廷,是否真的面目全非了?6月12日是否也如同9月11日一样——“这一天,世界已经改变”?我们总是习惯赋予某个年份,某个日子以转折性的意义,却忽略历史的发展总是绵延、渐进的,事物是很难被一刀拦腰斩成两段。2002年6月12日至今,尽管身处其中的我目睹了许多有关阿根廷足球的戏剧,但心中还是坚信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掉转方向,它不过是暂时性地出了轨道。
冷静的思考之后,可能在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背后是一个连贯的传统,它能让我们仍能触摸到某种内在的稳定性。但人总是容易被肤浅的情感所诱惑,尤其是我这样一个有着严重的“原教旨主义”情结的阿根廷球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目睹眼前所呈现的一场场混乱戏剧,似乎感觉稳定、均衡的牛顿世界结构正让位于混乱、随机与不可测。这些现象把2002年6月12日来一直包裹着我内心愤怒、迷惘、痛苦的种种情感推向了及至。正如毕加索用“格尔尼卡”对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进行了试探,有着“马基维亚利精神”的拉波尔塔购买了罗纳尔迪尼奥最终成为阿迷世界的巨大隐喻。
里克尔梅,这个有着如同冰山一样倔强性格的阿根廷青年,又一次从海底世界浮现。在日渐疲弱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笼罩的天空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稀薄的空气。在足球界,造人的权力似乎正在从上帝手中转移到记者和一些半调子技战术专家手中。在广告与舆论导向的相互交换下,媒体正常的判断力开始退隐,他们沉浸于罗纳尔迪尼奥和里克尔梅各项数据的比较,如同沉浸于一个一个的数出莱温斯基裙子上的斑点。即使我们贵为人类,也不总喜欢动脑子,在一个个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却什么都不能说明的数据面前,回避了过于复杂和令人捆忧的思考。于是,一切变得简单而清晰明了,我们天性中的隐秘情感一古脑的倾泻出来——我们根深蒂固的厚古薄今妨碍了我们对于正在发生的历史应有的尊重,我们天性中的随波逐流造成了短视的“成者王侯败者寇”。我认为,即便里克尔梅如那些半调子球评家预测的一样,无法在欧洲立足,也不是所谓的速度和节奏等等足球能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如同罗斯在评价拿破仑失败时的原因一样——根本原因在于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东京,那个凭着一己之力就把皇马玩的团团转的里克尔梅,与今天的里克尔梅,是同一个里克尔梅。上帝不是在昨天才创造了世界!如果你有归纳和演绎的逻辑癖好,你可以在2001年-2003年间发现一个人命运的奇特性,并预示着一些未来的方向与枝节。但是,匆忙的预测未来就如匆忙的为历史下定义一样,充满着盲目性与肤浅。最可恨的,最危险的倾向是一些滑向“犬儒主义者”式的嘲讽。
安迪.沃霍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时代15分钟的名人。”这本就是一个机械复制的媒体幻象年代。令我比较担忧的是:这样一个混乱、解构的环境,究竟会为里克尔梅的青春打下怎样的烙印?他是在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与角色,并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在多种思绪的交融中辨别不清自己的颜色?或许,惟一可做安慰的是一句西班牙的谚语:“旅人啊,前头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或许,这种担忧本就是多余,就像托马斯.杰斐逊在200年前所说的:“既然他选择了成为公众人物,他就必须承担这些。”另外,值得我们牢记还有狄更斯那个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它可以防止我们陷入过度的沮丧之中,也提供了我们必须承担的勇气与责任。可能里克尔梅需要做的是,要时刻记住自己最初的目标,遵守一些最浅显的准则——勤奋、自信,然后像一只倔强的穿山甲一样,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虽然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至少能保证你赢得足够的尊敬!
一个精明的美国商人,在911后制造了“拉登手纸”:“美国人应该拿这张脸来擦屁股,因为这张脸摧毁了美国人的尊严”。如果允许的话,我也想制造“里克尔梅口罩”:“封住那些半调子战术专家的嘴,免得让他们从一个‘非典型’到另一个‘非典型’”。
“等待里克尔梅”,似乎有着贝克特“等待戈多”式的荒诞感和虚无感。但这个一生不是在等待,就是被等待的人,这个没有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作家让我产生“异想”:如果里克尔梅有朝一日获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称号,他会不会出席颁奖典礼?我们无法想象贝克特如果出席,会有怎样的言行?我们能想象里克尔梅的言行吗?
“异想”是否能打开“天堂的大门”?尽管我自己对此也很怀疑,但并不妨碍我的等待——等待戈多(GOD),等待里克尔梅!
回帖一:
当今足坛看重“明星”
也如蓝白英雄所说,阿根廷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但在我眼里,里克尔梅就是这样的人,或者,他至少有这样的潜质。
从比安齐离开博卡之后,里克尔梅一直陷落在混乱困顿当中;
但世界不仅没有忽略他,反而更加渴望他,每当他流离失所的时候,都不停有人在呼喊他。
这样一位内向的球员品什么值得大家去深思追忆?媒体着重报道?
为什么会比很多很优秀的球员比如扎内蒂队长甚至艾玛尔贝隆要更多更多的被谈及?
里克尔梅不会像小罗贝克那样作秀,但的确他有“明星”的潜质,
如同有人沉醉于twins的可爱,但也有很多人更欣赏勇敢的心。
至于他在足球上的造诣,他曾经获得过的成功可以证明一切。那不是球迷作了一场梦,那的的确确是一个人的表演。也因为此,罗米并不是泡沫。不是被制造出来的明星。
正因为这样两个因素,他才有了如此吸引人的魅力,让人们去等待,等待罗米?
不,等待戈多。为了这样一种梦想和迷茫,我们可以永远等待……
也如蓝白英雄所说,阿根廷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但在我眼里,里克尔梅就是这样的人,或者,他至少有这样的潜质。
从比安齐离开博卡之后,里克尔梅一直陷落在混乱困顿当中;
但世界不仅没有忽略他,反而更加渴望他,每当他流离失所的时候,都不停有人在呼喊他。
这样一位内向的球员品什么值得大家去深思追忆?媒体着重报道?
为什么会比很多很优秀的球员比如扎内蒂队长甚至艾玛尔贝隆要更多更多的被谈及?
里克尔梅不会像小罗贝克那样作秀,但的确他有“明星”的潜质,
如同有人沉醉于twins的可爱,但也有很多人更欣赏勇敢的心。
至于他在足球上的造诣,他曾经获得过的成功可以证明一切。那不是球迷作了一场梦,那的的确确是一个人的表演。也因为此,罗米并不是泡沫。不是被制造出来的明星。
正因为这样两个因素,他才有了如此吸引人的魅力,让人们去等待,等待罗米?
不,等待戈多。为了这样一种梦想和迷茫,我们可以永远等待……
回贴二:
等待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一种充实的空虚
和空虚的充实
等待戈多里
等待一直在延续
从开头等到结尾
从最初等到最后
等待本身这么完美了
戈多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等待的时候
往事滑过脑际
思想滑过手指
手指滑过键盘
键盘噼里啪啦
文字滑过屏幕
屏幕滑过视觉
视觉在往事那里
打了一个冷战
这是我看见过的和看见着的么
这是我等待过的和等待着的么
我的等待已经结束
但是戈多还没有来
一种充实的空虚
和空虚的充实
等待戈多里
等待一直在延续
从开头等到结尾
从最初等到最后
等待本身这么完美了
戈多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等待的时候
往事滑过脑际
思想滑过手指
手指滑过键盘
键盘噼里啪啦
文字滑过屏幕
屏幕滑过视觉
视觉在往事那里
打了一个冷战
这是我看见过的和看见着的么
这是我等待过的和等待着的么
我的等待已经结束
但是戈多还没有来
这是风暴里一个很老的帖子,以前没有看过,今天有空,仔细看了下,突然若有所悟。很哲学的人写了很哲学的话,关于罗米,也是一门哲学。
我又在等待谁,罗米?戈多?我没有戈多,我不信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