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享者享着 |
昨晚打球,回家时已经9点了,馨宇发短信问我,有没有看天下足球?我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打开电视,然后看到了罗米。
没想到,天下足球竟然在“绝对巨星”里做了一期罗米的专辑,可惜我只看了10来分钟,但仅仅10分钟,足以让我潸然泪下。不管他们是以怎样的角度看待罗米,能再次以这种方式看到罗米就是幸福的。当然,最幸福的还是结尾时编导放了亲爱的许巍的《九月》。
再次郑重感谢馨宇。
今天买了《体坛周报》。《足球》也有版面报道,但我觉得他们写得很不合我的胃口。仔细看了下体坛的文章,用了几乎一个版面,分别用了“为人母亲,罗米告退”、“失去的是一种风格”、“三项冠军都在青年队”、“马拉多纳:我很痛心”、“媒体失去‘打架’目标”、“第一接班人因苏亚?”进行了分析。我觉得还蛮中肯的。
罗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再次见到妈妈的时候就告诉了她我现在的决定,而他的妈妈对他说,这之前没有勇气要求他离开国家队。原来他妈妈早有此心。这让我很意外。我一直觉得,人始终都应该迎难而上,罗米更应该是这样的人。事实上,媒体经常说他怯懦。而我宁愿一直相信他执著和孤傲。他一直在努力,让人们认可他。从早期的辉煌,到巴萨,再到比利亚雷尔,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足球梦想。我不想说是巴萨或者别的什么挥霍了他的青春和激情,这些应该有他自身的因素。我甚至同意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向、孤僻、敏感和怯懦。但即便这样,罗米依旧是伟大的罗米,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罗米。
现在罗米走了,我不知道我失落了什么。也许希望阿根廷媒体会挽留他,但更多的人表示理解和尊重。这样本来应该更好,可似乎又更添了些悲情的成分。
文章里有几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对得起罗米---
里克尔梅的经典毋庸置疑,整个阿根廷曾为他发疯,那是他在博卡的季节。没有一位教练敢忽略他,包括贝尔萨,他使用的第一位前腰就是里克尔梅,那是1999年美洲杯赛上。比拉尔多在德国世界杯开赛以后还放言:“克尔梅就能拿冠军,如果拿不到就是你的事了。”
里克尔梅在阿根廷球迷心目中的低位,是远在巴蒂等人之上而仅次于马拉多纳的。在博卡时期,在贝尔萨对他弃置不用的阶段,罗曼的威望达到了高峰。至于将来的历史会怎样评价里克尔梅,会给他一个怎样的位置,那是未来的事了。至少在今天,媒体可以指出里克尔梅的种种缺点,却不怀疑他所拥有的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里克尔梅风格能够存在于今天的绿茵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他让我们欣赏到了古典的优美,尽管正像佩克尔曼所说:“罗曼是正在消失的球员。”
对于罗米的主动退出,我现在还是觉得像一场梦,一场不知所措、忍不住掉泪的梦。可梦终究是要醒的。罗米自己也说:“喜欢我的人会理解我,不喜欢我的人不会理解我。我想让人们理解的是我有我的行为方式,我的生活准则是明确的,那就是家庭永远排在第一位。放弃国家队让我心痛,但我的责任是照顾好妈妈。”不管媒体用怎样的篇幅来报导这件事情,罗米走的还是很孤独。我能理解,我尊重,但我更能体会他心中的痛苦。他说“我不是爱哭的人。有时心里难受,但我不常哭。”西甲联赛,潜艇第一轮平皇马,得1分,第二轮、第三轮都告负,他是核心,我觉得已经不能想象他所负荷的那份沉重。
现在的罗米已经进入围城,悲情还将继续,他悲情,所以,我也会跟着沉重。离开国家队,这个选择让我真的很难过,很伤心。我不想伪装的多么理智,也许喜欢上罗米本身就是因为他的悲情和孤独。就像喜欢许巍,许巍的内心曾经也是那么孤独和悲情。
不论怎么说,这周还是看不到罗米。广东体育和上海体育会播第四轮,而我却看不到。看不到,更伤心。看一场,少一场,罗米将成为记忆深处的一个身影。
想念罗米,怀念罗米,祝福罗米,保佑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