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
患难见知己,烈火炼金刚。这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的考验。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依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是朋友?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
(转自余秋雨blog)
其实这是我在今天的北京参考上看到的,上面写着转自余秋雨的blog。
五一回家的时侯,弟弟问我:
“姐,朋友是什么?我身边的朋友都是真正的朋友吗?”
“你具体指谁?什么事让你这么想?”
弟弟的朋友我认识很多,因为不常在家所以我问了原因。
“DSC。我上个月钱被偷了,向他借钱,他没借给我,我那晚看他数钱,还有200,他却告诉我他的钱也不多了。”
DSC是我们家的亲戚,也是弟弟很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事让他不舒服?”
“我们不是一个班,很少见面,绝对没有吵过,平时见面也挺好,所以我不明白。我一直认为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帮我?倒是一个不太熟的同学帮了我。”
我一时无语。
我和弟弟关系很好,而且从小看他长大,很明白他的为人处事,所以,我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弟弟5号就回学校去了,我却没有真正的回答他他所迷惑的问题,反而我自己也被弄迷惑了。只含糊的告诉他:“你好好做你的人,然后好好学你的习,迟早会明白的。”(另pp,我的脑子没有灌水,我是真的迷惑了。)
其实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侯很难过,想找朋友倾诉,可人家在忙、在高兴,于是只好独自承受;有时侯有点社会问题,自己感觉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却被好朋友婉言拒绝,于是只好自我安慰,他们肯定有难言之隐;更多的时侯我不想麻烦人家,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往往黯淡几天就过去了,好朋友还是好朋友。所以弟弟的迷惑在他问我之前我并没有。
“一个无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患难见知己,烈火炼金刚。这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的考验。"朋友是相互的,有了“求”的目的,自然就大大贬值了。仔细想想,很庆幸我还是有好多无所求的朋友的。可话说回来,人是活在人中间的,什么是“所求”,却也难下定论。小帮小忙,举手之劳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我感觉这个英国人说的“求”应该是非善意的“求”,就是余秋雨说的有目的的“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一点不假的。我们怎能没有朋友呢?至于谁是谁非,何必计算的那么清楚呢?你的“无所求”和“举手之劳”也许会融化很多“有所求”。我们主观地去考验友情的时侯,往往是我们失去友情的时侯,所以,别刻意拿友情作储备。
弟弟现在学习不好,我回家几次劝教,都没有大的进步,眼看明年就要高考,我也真的替他着急了。可我今天突然觉得没有必要着急了,因为报纸上还有一句话这样说:“我很在乎你的成功,但我尊重你失败的权利。他还在成长,他有权失败。”我想我只要告诉他失败了会面对什么然后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就行了。
或者,我该写封信,很久没有写信了。
前一篇:乱弹琴
后一篇:送给MOTHER,送给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