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妈
豆豆还在放寒假期间,而豆爸豆妈却已经上班了。豆豆在家里,由外婆带着。有时也会回外婆家,和舅舅的儿子冬冬一起玩,小哥俩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回去外婆家虽然很近,几站路就到了,豆爸还是希望豆豆在自己家里,因为在家里,豆豆的各项作息时间更有规律些。
两天前,我临近中午打了个电话回去,和豆豆聊了几句。善于归纳的他语带委屈:“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和下面的小朋友玩。都是你们,我为什么有那么多作业。一是多看课外书;二是兴趣班的作业;三是学校的作业你们加量了。为什么,你说,为什么?”听着他的语气,我也不想多作解释,也知道在电话里,一时跟他说不清楚,我只说“不然,你就自己去玩吧,上午先不做了吧。”其实,寒假的计划是他自己和爸爸研究制订的,作业也并不是真的多,我们不在家,他倒是一项一项很快就完成了,还有许多自由活动时间。他之所以心怀不满,是因为刚刚和外婆从外面散步回来,看到楼下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他也想加入其中。而外婆不同意,直接把他带回家了。
之所以外婆会这样做,其实也是豆妈我的意思。这就涉及到一个小孩子交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思熟虑过。
豆豆入幼儿园之前,天天和楼下的同龄小男生小女生玩在一起,只要不相互抢东西,玩游戏不要动手动脚而去推倒伤害到别人什么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往往随了他们去。他们那么小,一起跑跑跳跳,打打闹闹,坐坐扭扭车,扯扯小草什么的,大人远远地站着,保障安全即可。
豆豆入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自是有老师安排照看着,我们做大人的无需操心。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他会讲一点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给我们听。从他的口中,我们多少会了解一些他周围同学的情况。谁比较厉害呀,被老师表扬了呀,谁今天做错了什么事呀……从家长的QQ群里,看着家长的聊天记录,多少也会从中窥得家长的素质。开家长会、参加幼儿园活动等,也是了解家长素质、了解孩子所处群体一个渠道。虽然只是片面了解家长的素质,也可作为我们引导孩子择友的一个依据。家长素质高的,素养好的,孩子就不会差。所谓环境影响人,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我所说的素质,并不是指赚大钱啦,高学历啦,长得帅或者漂亮什么的。一个人的素养,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文明有礼,谦虚,积极向上等等。我们会在与豆豆的聊天中,有意识地表扬或者多谈那些好的人与事,无非是想豆豆多接触这些积极人与事。我们不强调,但人性都有“向阳性”,总是乐于接受积极阳光的事物的。不过,我感觉豆豆三年来,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处得都挺好的。
到了豆豆大班、一年级的时候,豆豆在放假期间,会在楼下与一些小朋友玩游戏。或者踢球,或者玩抓人、躲猫猫什么的。我们一向是随了他去。可是,在去年,我发现,在这些孩子当中,有的孩子满口脏话甚至爱动手打人,有些脏话真的是不堪入耳。我原本想着,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与不一样的人打交道,不管是什么品性的人,我们身为大人也没办法护着孩子一辈子的。可是,我却也渐渐感受到,豆豆也学会了讲脏话,学会了和下面的孩子一样,遇到问题跺脚、大喊大叫,虽然我们也和豆豆谈过,和小朋友玩,看到有别的小朋友在讲粗话或者做一些不对的事情,不要跟着去做。但之后,我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当别的孩子在骂粗话时,我的儿子也会跟着说;当别的大孩子在欺负小朋友时,我的儿子就站在边上看或者起哄,在一旁幸灾乐祸。他的是非辨别能力在当时是极低的,特别在他这样的年纪里。豆妈我深深地体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减少了他下楼与那些孩子玩耍的机会,尽可能地带他外出,邀请两三个家庭带上孩子外出游玩。平时的交谈中,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多谈班级中的表现好的孩子,鼓励豆豆与他们多玩在一起。当然,直白地讲是行不通的。就目前而言,豆豆与班级的男女生相处挺融洽的。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影响。在豆豆的择友上,我们身为家长的,只能通过一些侧面的了解,进而鼓励孩子多与阳光的孩子多处在一起,或者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与“好孩子”们活动在一起。当然,豆豆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也关注着呢。因为我们也希望豆豆也成为别的家长眼中、别的孩子眼里面的“阳光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