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妈
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孩提时代,有没有叛逆呢?肯定是有的,因为人的生长规律是相同的。记得有位专家说过,孩子在叛逆的时候就得叛逆,否则,日后还是会爆发出来的。小时候乖巧得很的孩子不见得就是好,有的人叛逆期是在婚姻生活里,比如说有了婚外情什么的。我不知道这个专家说的有没有道理,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不得而知。我只是知道,七十年代的我们,就算是叛逆也不敢造次,那是一个父母拳头训斥就可以出威严的年代,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小时候,我也有被惨打的经历,皆是因为调皮倔强惹的祸。不过,父母的棍棒并没有使我真的心服口服,真正使自己懂事成长的还是因为我的教师工作,我所面对的学生。所以,棒喝有时也许必要,但真的不是教育子女的良策。
现在有了孩子,孩子时不时叛逆下,作为过来人,个人以为,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可以比父辈做得更好的。
1.与孩子交朋友。
与孩子做朋友,这样一句话,说来简单,而且,我相信谁都可以信手拈来,说上一个长篇大论。与孩子做朋友,不是一项面对面的约定:孩子,从今天起,爸爸妈妈要和你做好朋友,有什么事,我们都一起商量,不保密。爸爸妈妈会尊重你……林林总总的。有约定固然是好的,因为交流必然产生共鸣,沟通产生理解。我想说的是,与孩子做朋友,不是一时兴起的谈话约定就了事了,一遇到孩子调皮闯祸,成绩不理想时,你是否以朋友的待遇来对待你的“孩子朋友”呢?所以,与孩子交朋友,更注重平日里的小细节,而孩子那颗敏感的心,也看重这些细节。别把孩子当孩子。他们的细腻经常是我们大人望尘莫及的。所以,与孩子交朋友,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尊重,请从一言一行,小细节处着手。
与孩子交朋友,请给他更多自由。当然,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而言的。给他言论自由,在他犯错的时候听听他的辩解,也许这辩解是强辞夺理,也听完了再作反驳;在他向你唠叨校园里,他与同学之间那些可笑幼稚的游戏,或者他与同学的矛盾摩擦,请你饶有兴趣地与他分享,听他倾诉,这是他的生活,可以的话,简短地发表你的看法,也许你的孩子向你诉说的时候,他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有时,在机会适合的时候,你也可以与你的孩子交流你的工作情况,你的学习生活情况,谈谈你的看法,你的想法。因为朋友的交流,是双向的。当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交流中,请不要以家长口吻式的唠叨让你的孩子远离你。没有一个人受得了的,不管是孩子,或者是我们。当然,给予孩子自由,还包括作息时间安排上,面对诸多选择上的等等。家长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也不能让孩子完全作主。以理服人,交流商讨还是必要的。
2.明确要求,赏罚分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家公司的管理,小到一个家庭的和谐。特别是对于孩子,必须从小养成他的规则意识。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以为,他提的任何要求,只要用哭闹手段,就会令我们妥协,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从小,我们便与豆豆在许多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并落实共同遵守。比如说寒暑假的时间安排,周末玩游戏的时间约定;再比如说他犯错知错后,再故意犯的小惩罚;给他提的目标达成给予的奖励……在许多事情上,由于我们有了共同的明确的要求,并力求做到赏罚分明,所以豆豆无理取闹的时候并不是很常见。当然,小的时候他有时也在外人面前不遵守约定,不理睬大人的眼神提示,或者有时候想通过撒娇以达到目的,对于这些,我们常常采取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回到家后,再关起门来批评教育,毕竟,在外人面前,小孩子的自尊也是要维护的。不过,现在在外边,如果有时豆豆玩疯了玩野了,有了出格的举动,豆妈就会用较长时间的注视让他从眼神中明白自己错了。这一招有些管用。
⒊关注孩子所在的群体
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群体,这是发展的必然。我觉得身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关注孩子所在的群体,了解与他在一起的是些什么样的孩子。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如果我们能够从孩子的交流中了解他周围的朋友,并在适当的机会给予分析评价,这对我们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当然,对待孩子的朋友的评价,不能正儿八经、长篇大论,特别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会更反感父母这样的行为。分析点评提醒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事论事,客观分析评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当我们发现孩子所处的群体并不怎么积极向上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干预让他远离这个群体,当然简单的说教并不足以服人,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呀,或者带他认识新的朋友呀。李天一会犯罪,与他所处的群体不无关系,去年厦门一所中学有一个宿舍的全体男生都考上重点大学,也与这个宿舍的男孩子都是爱学习的孩子,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有关系。所以,细心的家长,不妨于有意有无意间关注下孩子所在群体吧。
孩子的叛逆,个人以为,虽然有专家学者所分析出来的某个年龄段的划分,但也不一而足。只要是我们的孩子,不管他是否正处于叛逆期,都值得我们细心呵护,真诚对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