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师节老师送礼尊师重教育儿 |
分类: 杂谈随笔 |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人的“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到1985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 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无不体现中国几千年来的尊师重教。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家长、社会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都会有不同的“礼遇”,其实这个问题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大家不要过于敏感,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古有伟大教育家孔子,其从不避讳收礼,《论语》中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尔(注:子贡)爱其羊,我爱其礼。”,意思说,礼物嘛,不就是玉帛之类的东西?子贡你爱吃羊,我爱你送的礼。据说他收了得意门生子贡的红烧猪蹄,后来其收学费都是按肉来收,众人皆知成为孔子学生之前都必须送上一定的礼物。我们所认识的孔子,似乎都被神化了,淡化了他的“俗气”,作为教育鼻祖的孔圣人都不避讳送礼、收礼,很奇怪现代文明人如何有这般束缚顾虑、道貌岸然,媒体更是一堆的无病呻吟,愤世嫉俗。
给老师送礼,根本目的是谢师、感恩,对老师辛苦的回报,给老师充分的肯定。很多朋友认为,老师为人师表,不应该送礼,不能把老师宠坏;还有的怕老师拒绝收礼。从一定程度上说,送礼风盛行和家长的推波助澜有关,现在有些确实有点变味,功利性十足,但是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心给老师送礼,不在于礼的大小多少,你真诚拿到他手中,他还会拒绝?中国人的客套都是会有的,半推半就收下礼物是我们的习惯,“不要那么客气,来就来了”,一般还是会收下礼物的,除非是不正当的请托,那另当别论。有一些学生家长是基于无奈或者攀比给老师送礼,目的、动机就有问题,“别人都送,如果我们没有送,老师会对孩子不好。”或者是“给老师送礼,表明你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老师,老师自然会对你的小孩特别关照。”持有这两种思想的家长大有人在,其实是他们不懂老师的心理,妄加猜测。和周围的许多大中小、幼儿园老师朋友接触多了,了解到,老师大多不会因为你没有送礼而对你的孩子不好,也不会因为你送礼了就对你的孩子特别好,其实老师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些学生即使不送礼,老师一样对他们好;那些学习成绩太差的,即使送礼了,老师也是会一样严格要求,不会因此降低要求,收了会很有压力。
也许是迫于公众、社会舆论的压力,全国各地不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不少限制规定,狠刹教师过年过节收礼,违禁者行政纪律处分。这样的规定有些于法无据,教师不同于公务人员,没有特定权力,无法牟取不正当利益,收礼送礼并不违背社会、公众、第三人利益,是双方自愿的馈赠行为,部门出台规章制度实在是有悖情理。不知道老师收礼,伤害了谁?是那些没有送礼的人吗?完全不成立,除非是个别素质极低的老师,以“礼”看人,才可能伤及无辜。
是否给老师送礼?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知道权衡利弊。给老师送礼,我认为是应该的,必须的,至于送什么,怎么送是要讲究艺术的,重要的是讲究方式、方法、场合。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带孩子一起去老师家给老师送礼,这样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要用体面的方法,让老师收的舒服,家长送的自然。有一次,和豆豆在某个小区玩,无意听到旁边有几个妈妈在议论“是否给老师送礼”,有一个人说,“我才不送呢,学费都交那么多了,还送什么,他就应该好好教我的孩子”,另一个附和“对,不能把老师宠坏,不送,他还能不教我的孩子?”,听罢只得摇头,只能说这2个年轻妈妈是无知的,他们心里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懂得人间真情,而是金钱至上,用金钱来衡量这一切了。给老师送礼,不光是钱、物的问题,其中表达的更多是感情的交流。今日还听闻,有一个朋友,为了是否给老师送礼,夫妻大战,实属没有必要,这本是个轻松、愉快的行为,掺杂了那么多的想法,真的是变质、变味。很赞同博友每個孩子都是神童的《美国小学生父母给老师送礼吗?》中最后结束语:作为自己同时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感受来说,孩子家长应该给老师送礼物吗?我觉得是应该的。不过礼轻情意重,送什么礼物,价值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感激老师辛勤栽培孩子所花费的心血的那份真心诚意。一张情深意切的小卡片,一盆玫瑰花,一个小工艺品。。。都能表达出我们对好老师充满感恩的那份深深情意。
今年的教师节,你是否想好了,给老师送礼吗?你是持何种看法,欢迎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