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总是把我带回童年,为了延长这种美好的感觉,我把它放在床头,慢慢看,让这些句子给我小小的惊喜:
成年人对孩子们所施加的任何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指向孩子的自我的。成长和受教育是孩子们发展自我和个性的过程。不论是年龄小的孩子,还是大些的孩子,其内心世界都常常是很难理解的,但却是出于截然不同的原因。很小的孩子仍然非常坦率,对父母或者教师来说主要的挑战常常是去“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其语言能力有限,无法表达他或她所经历的一切。而大一点的孩子虽然语言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却常常开始变得对内心的自我暗暗地保护,不愿让成人闯入或让成人看到。
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确实感到“通过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保守秘密,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秘密极大地丰富了生活。为什么?因为秘密的体验提供了一个复杂得多的人类生活经历的现实:“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同时存在的第二个世界的可能性:前者受到后者决定性的影响。”一旦人们能够保守秘密,他们就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而且,这第二个世界对基本的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
秘密在孩子们和成人的个人成长中也有着教育的或教导的功能。当孩子得知思想和想法可以放在脑子里,别人不会知道时,孩子就认识到在他或她的世界中有某种“内”和“外”的分界线。在心理疗法的文献中,这常常被称做“自我领地的形成”。
秘密具有教育意义,因为它们能够创造出自我的多个层次和内、外空间,这有助于个人性格的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个人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秘密。没有哪两个人能彼此完全敞开心扉。从在人类关系的本质上来看,他人完全是神秘的,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完全敞开或被人了解的生存秘密。
与生存秘密有关的是交际秘密的概念。没有谁能把内心的想法和感情全部表达出来。生活就是太复杂了。无论喜欢与否,能同别人分享的东西还是有限度的。
孤儿一样的自我就是失去了家园的自我。也许我们所有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由孤儿般的自我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有时候这些碎片会牺牲,因为它们难以与我们周围其他人相容,甚至与我们亲近的人也难以相容,所以无法存在下去。问题是人们童年或生活中的这些部分最终到底是被消解了,还是会对人生的所有阶段都有渗透作用呢?如果真有渗透作用,那么是好的作用,还是不好的作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