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木森点读诗歌(19)——朱克献的诗
(2020-06-25 21:22:32)
标签:
少木森文学/原创禅意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点读诗歌:讲品味,讲格调》(19)
少木森
第十九篇:朱克献的诗——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回来了
一进门我习惯对家人说
然后脱掉西装革履
换一套装束
在家里人面前不需要伪装
阳台上玻璃缸里养着鱼
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
从来看不到换装的
鱼身子是透明的
在自己固有的公开的疆域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摇头摆尾只见其欢不见其郁
偶尔还会将身体跃出水面
每一天下班回来
我隔着厚厚的玻璃
看完外边的世界
都会看一看这个玻璃的世界
在我狭窄的空间里
我还喂养另一个自由天地
少木森点读:这是一首写鱼的诗,一首写观鱼的诗。读这诗很自然地想起了《庄子》中那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庄子说,这濠梁的鲦鱼可真快乐啊!不想惠子与他“杠”上了,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很好地当了一回“杠精”: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哈哈——以此来读诗人朱克献这诗,再合适不过了。
先看看诗人朱克献是怎么写“观鱼”的?他说,我们在外时需要一定的“装扮”,而回到家中,见到家人,“脱掉西装革履/换一套装束/在家里人面前不需要伪装”。这个时候,看一看“阳台上玻璃缸里养着鱼/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从来看不到换装的/鱼身子是透明的”。那是一种心灵感应,那儿有一种解脱感,一种放松啊!所以,对比外边的世界,他觉得鱼在这个玻璃世界里是自由的,于是“每一天下班回来/我隔着厚厚的玻璃/看完外边的世界/都会看一看这个玻璃的世界”。
那么,我们回到《庄子》那个“子非鱼”的故事,审视一下诗人朱克献知不知道这鱼的快乐呢?朱克献说他知道。“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摇头摆尾只见其欢不见其郁/偶尔还会将身体跃出水面”。读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学惠子和这位诗人“杠”一下吗?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没有必要了!
细分析,《庄子》里那两位古人都十分有趣,十分可爱。惠子“求真”,庄子 “妙悟”。“求真”的惠子运用的是逻辑,重分析,却难免拘泥。“妙悟”的庄子抛开的恰恰就是逻辑,崇尚的是内心的真实,重灵应,而显得超然。我们写诗和读诗,自然应该向庄子学习,重妙悟,尚超然,带一种诗情禅意去感应事物,体现人的心灵的鸢飞鱼跃,写禅意诗和读禅意诗尤应如此!我们与诗人朱克献一道走向阳台,观一观鱼,以知鱼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