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读诗歌:讲品味,讲格调》(11)
少木森
第十一篇:人邻的诗——
《有火炉的日子》
有火炉的日子是幸福的。
大雪纷飞的时候,
尤其是幸福的。
我记得母亲在冬天的火炉旁,
烙着油汪汪的葱花饼;
三姨在锅台边,成半天地
熬一大锅牛骨头汤。
贫穷的日子,她们也一脸幸福。
有火炉的日子是幸福的。
一切都可以是滚热的:
玉米粥,热气腾腾的馒头,
烤得松软,散发着泥土香气的土豆。
幸福的馒头,粥,土豆,咸菜,如此简单。
如此幸福的一天。
我也由此知道,幸福
是可以如此简单的。
少木森点读:多年前我评过人邻的诗,那时候我说过这样的话:“读人邻的诗,我常常想要翻到印着这诗句的那页纸背面,看那儿写了些什么?”这自然是俏皮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人邻的诗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诗外之音”,你读着这诗句,可得读透了,好好去感受和体味“文字外的味道”。
多年过去了,这次再读人邻,我还是那种感觉,心底痒痒的,就是想翻到印着这诗的那页纸背面,看那儿到底印着什么,说着什么?
人邻的诗句里满满的人间气息,本身就亲切、温暖而感人;而诗句的背面还有着“仙人”“散仙”般的心态。那儿有一种性情,是一种十分欣赏与享受着温暖的人间烟火,却又不被这人间烟火所迷乱的“仙人性情”。
哲人有言:欲望恰好是本能的越界。人邻把普通人的本能表达得很好,对生活一片赤诚的热爱,甚至热爱到迷恋。但是,尽管人邻诗句里的“人间烟火”十分的让人热爱和迷恋,却绝对不“鼓噪”和“膨胀”欲望,而是“淡化”着、“平和”着人的欲望,让人简单而满足,从没有让本能越界而膨胀成欲望。
读人邻的诗,总能感觉生活很实在,“人间烟火”很实在,使得读诗的人随着诗人在那些触手可及的生活气息、人间烟火里幸福起来,幸福得“如此简单”!
而且,人邻身上那种“散仙”气质,又总使他那些诗句里的“人间烟火”缭绕缥缈起来,就在那“人间烟火”中,心灵几如“热气腾腾的馒头,烤得松软”以及“散发着泥土香气的土豆”,是更高一个层面上的“如此简单”,简单得“如此幸福”!
于是,我细读细想,能使人简单得“如此幸福”的,那只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吗?不,那是人邻的那颗诗心,那是一种既入世又带着出世感的“散仙”性情;那是一种禅意,写在诗句的背面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