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教育[教育闲笔13]

标签:
教育随笔旧作少木森文化杂谈 |
分类: 教育闲笔 |
![自省教育[教育闲笔13] 自省教育[教育闲笔1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感喟悠长】陆续贴出这一组“教育闲笔”,这文章全是旧作,十几二十年前的作品了,那时候很是年轻,当普通中学的老师,教高三的课,年年留级,美其名为“把关老师”,算是光荣的事。自己对当时的教育却有不少“受害感”,于是就有许多感喟!或许——说的只是很幼稚可笑的话!
可是,十几二十年过去,回首一看,感喟还是感喟!觉得这幼稚可笑的话还想再说,还可再说起!您说, 这,这——我们这教育怎么啦?感喟悠长啊!
我们有“二十四孝”、“忠烈传”、“烈女传”、贞节碑等等,这种外在灌输式的人格教育不少,但“自省”式、“忏悔”式的人格自我完善却不多。比如,我们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文人式“自省”,也有过“达摩面壁”的传说,但总体上,这“自省”与“面壁”的普及面、流行面是不够宽的,基本是文人圈子里的事,没有像西方宗教那样普及到90%左右的普通人,所以,普通人也就少有普及化的“忏悔”和自修。
分析一下中西宗教信仰或类似于宗教的一些思维与做法的不同,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最具根源性”的世俗化宗教意识里,我们大多为“功利性”的:我来求菩萨,管我是好人还是恶人,管我求的是赌博还是贩毒,反正我给您香火钱,向您叩头了,许下愿了,您保佑我吧!您保佑我如愿偿了,我就来报答您,多给香火钱,甚至给您重塑金身、重新建庙……这和世俗中的求人办事模式又有什么两样呢?这其实有点可笑,我们且不说什么唯物主义者,就当我们完全相信这神的存在、神的灵验,这里也存在问题:既然神与我们俗人一样,也有世俗欲望,他们与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又怎么会有“万能”的神力,来保佑我们呢?我们肯定希望他们与我们不同,有超然脱俗的地方,有超然的力量。可我们又指望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和我们一样的欲望,我们给钱,他们愿意收,并且愿意为我们办事……哈,这不可笑吗?不自欺欺人吗?
如今我们常说“性格即是命运”,“求人不如求已”,这在国外信徒那儿似乎体现得好一些,他们在“主”、“上帝”面前忏愧,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行为反思一下,请求“上帝给我力量,让我做得更好”。他们的宗教意识里当然也有“善恶相报”的内容,但这种“求已式”的“忏悔”、“反思”、“精神家园的回归”、“人格的完善”,无疑更有助于人的自觉意识的形成。
我们在人格塑造中,也就是这样,功利性、说教式教育多了些,而反思式、自省式的教育确实少了些,人的自觉意识也就较难形成。现在,有人提出要多进行“自省教育”,甚至是“忏悔教育”,或许正是“理性启蒙”的好形式。但是,也有人观点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怎么能叫“忏悔教育”呢?我们的学生才多大的年龄啊,那是个纯洁的年龄,做错点事,俏皮点儿,还要他们去“忏悔”啊。过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