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禅意诗选读》读者跟读短评(2)——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化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中国禅意诗选读》
附录:读者跟读短评(2)——
附录说明:在这本书的后面,我们附上丁文霞的跟读评稿,除了因为做为读者的点评已具一定的水准之外,更因为那一种难得的跟读跟评热情。年度选稿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展贴初选评稿,丁文霞就跟读跟评着,一跟数月,从秋到冬,从冬又到春,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邀请,竟是自己那么一篇不落地读,一篇不落地评,写下了两万多字的跟评贴子。用她的话说,只因觉得这本书有意思,跟着说说话,自娱自乐。这样的读者、这样的读者留给的文字太感动我们了,所以,决定把这些文字附在这里,希望借这些文字感动更多的人!(少木森)
几日前,见少木森老师微信留言,说我对他编著的《读出的禅意:2017中国禅意诗选读》的跟读贴,被他们选中,将附在书后一同出版,兴奋之情,不待言说。便认真再对2017年禅意诗初选的跟读评论作了一番整理。回头一看,不知不觉间,竟然拜读了五十多位诗人的几百首大作,竟是从秋读到冬,又从冬读到春,期间浑然不觉时间流逝,恍如昨日一般。
之所以有幸拜读到这么多位诗人的大作,要感谢少木森老师!2017年因工作联系的需要,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少老师每日在群里发诗作,我便得了这个便利,可以每日拜读到不同诗人的大作,平常生活里似乎多了一份诗意。自然也因为自己从小便有些偏爱诗词歌赋,读到这么多诗时,不免心痒,不免手痒,想写两句感想什么的,便又得了个收获,几个月来竟跟评了这书的全部诗人,呈现于此,也算与这些诗人结缘,让这些诗人带着心游物外,濡养着诗心禅意,度过了别样诗意的几个月时光。
儿时读的多是古典诗词,虽然读书时也读过些现代诗,但还是少,禅意诗更是不知为何物。后因与少老师有工作上的些许联系,从他那或多或少地受了些教诲,朦胧地得了一些点化,便胡乱地做了一些解读,贻笑大方了!好在从解读少木森老师的生活禅的理念与禅意中,我感悟到“平常心即禅”,我以“平常心”读诗人们的诗,以诗人们结缘,也算是我生活里的禅意。
十分感谢诗人们,感谢少木森老师!
9、读徐泰屏《破坏帖》(组诗)
旧物从新到旧的过程,承载着太多太多人生的风雨和情怀,期望留住的东西太多,但能留住的实在太少,作者对旧物的情怀不可谓不深,以诗寄情想来是对旧物最好的纪念了。《一把用钝的菜刀》那半两钢是一把菜刀站立的锋芒,一个人若失去了半两钢的精气神,那还能有顶天立地的气节吗?《一把破坏的钢卷尺》很有气节!想起一句诗:“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个烧坏的电烤炉》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口被柴火烧穿的生铁锅》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了一生。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10、读碧青《抱蓝》(组诗)
这一组诗咋一读时,感觉随心随性,实读起来时却很感动,很多情,很动情,很煽情!《看见大海的蓝》今天是我的生日,默默伫立在海边的礁岩如花儿般绽放了,一波一波涌来的海涛像一朵朵蓝色花儿拥抱着我,鸥鸟正张开它的翅膀与海面的船帆一道随着蔚蓝的波涛从彼岸一同前来为我祝福生日!《紫铜钵》唐朝时,玄奘法师一路行古道,穿驿站,取得三藏真经,从此佛教永驻山间庙堂,绵延不绝,甚至走进千家万户,紫铜钵文化承载了上千年,至今还没有装满,还将传承下去。《种子居住在莲蓬》低头看天,湛蓝的天空在池塘的水底,鱼虾和青蛙,苇草和浮萍在水底,整个世界都在水底,于淤泥和清水中修行的荷,托起了莲蓬里的种子,以高出水面的姿态,低垂着头俯看着整个世界。《此刻》想是家乡的美景,一座家山,盛开着满山遍野的冬百合,站立的菩提林金黄金黄,虽不是名山,却是作者心中盛大的万朵山河。《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好古老的画面,深刻的历史印记,无论故乡如何变迁,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它的文化便深深地根植于我的灵魂之中,血脉相连,自动在我灵肉里流布轮回,代代传承。《燕山的记忆》燕山,我无论离你多远,你都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雪花、鸟羽,无论是青山、头巾,你都在我的心上,在大千世界里,我只是一滴水的存在,但永远栖在你清溪的怀抱,这是我永不干枯的理由。
11、读王垄《散落的时光》(组诗)
《季节的呈现》季节交替变化本就该有鲜明的个性,五彩缤纷,生意盎然。萌动、热情、流金、纯静,每一季都美不胜收,胸中藏有种子的人,在哪一季都能活成岁月龙椅上幸福的王!《十二月》“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人生十二月,不只提交总结,还是提交新篇章的季节。《今夜,静听雨滴》听雨的季节有梦相伴应是浪漫温情的。这首诗却读到了秋雨瑟瑟的伤感。《散落的时光》在散落的时光里,日子插上了诗的翅膀,这扎进灵魂里的爱,风韵如春,翩翩起舞。《风从稻田来》稻花香里唱情歌,不献给风,不献给夕阳,不献给暮色,却献给了富有的粮仓,可怜的瘦诗人只能伤心地饿着走向远方!《幸福无语》幸福无语,相望便能感知,那一眼,就将灵魂点燃,那灵魂深处的语言就己刻进彼此的眼中了。
12、读杨骥《万物的姿势 》(组诗)
《在灵岩寺,做一回假僧人》在红尘里呆久了,也真想寻个僻静所在,放下俗事,让心归零、放空,做几天假僧人,净心!静心!《这些年》初读时,有些酸涩、伤感的诗味,细读时却品岀了一丝甘甜。一个人穿越中年,却留下了一串串丰厚的精神财富,有了可以重头再看一回的故事!而且还可以重新上漆,翻拍,让故事变得更青春、更朝气!《掌心里的辽阔》左手是马汊河
,右手是长江
13、读也牛《过客》(组诗)
离开少老师的点读,还真难领悟诗中的禅意。虽然有少老师的指点,但还是不确定自己是否读懂些了!《人海茫茫》是否在说这个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我没有毒是因为我内心信念坚定,有很强的免疫功能,不受红尘中的各种诱惑所侵蚀,所以心灵轻松,充满快乐,在屋檐上欢跳,活出了高度。《金华寺》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我自岿然不动。风可以把整个丹景山都撼动,但撼动不了我心中的金华寺---那是我内心不可撼动的信念。《我没有虚度》诗人就是那石头,一生都在清水里养着,信念守护的很好,并不断充电,丰富学识,内心丰盈,所以活得阳光灿烂,石头都绿得春意盎然。《莲塘》内心眷恋红尘的波浪,无论怎样翻腾,永远只能停留在红尘中,企及不到理想的彼岸,莲花虽出自红尘,在波浪泥沼中摸爬滚打,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得以往生净土!《清晨》一个朴实无华的清晨,却甜美得想哭,美好生活就是细小低微处体味真实,所谓田园诗意的浪漫也就是一首《过故人庄》。《过客》红尘有多高?我有多高,红尘便有多高。人间很低,曾经如飞机一般飞到过九霄云外的高度,最终也以落地机场结束一生的旅程!
14、读蒲阳河《五月的桃园》(组诗)
诗作很美,思想自由,诗意清新。《五月的桃园》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从唐诗宋词到民国的衣脚,正如五月桃林里的青果,不断从青涩走向成熟!《四月的池塘》这四月池塘很动人:有浮在水面上的蛙鸣,有高飞的柳絮,有低垂的暮色,有盛开的桃花、杏花,然而最震撼感人的还是那从纠结的淤泥中磨砺而出的尖尖小荷!《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一夜的雨声呢喃,为春天送去了花瓣,为泥土打破了僵局,一夜雨声,洗尽铅华,鸟鸣唤醒了淸新的晨曦。《枯草赋》一株枯草,虽没有花的芬芳,树的伟岸,但也历经春的勃勃,夏的萋萋,也曾风雨兼程,有自己成长的年轮,一株枯草也有自己的故事。
15、读邵超《叩问》(组诗)
都说人生八苦,若心还想不开,放不下,忧愁一生,牵挂一生,这人生的滋味还真是黄莲炖苦瓜了!不过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这么度过的,难怪人都哭着来到世上。似诗人这般悠闲超脱,面对风吹浪打,依然闲庭信步,活得自由坦然,这修为必是一生的婆娑姿态!《叩问》头颅最坚硬,却生出同情般柔软的思绪,心肠最柔软,却为捍卫正义而刚强。《沉寂》一颗心是被怎样的牢笼禁锢了?竟沉寂的要窒息!冲出重围,哪怕只为拥抱尖叫的蚂蚁,只为沐浴倾泻的月光,只为驾驭嘶鸣的骏马,我也要自由!《意外》苍蝇也会找保护伞,苍蝇说:你奈我何?想拍死我,先问佛祖答不答应。《边走边想》人生的快乐苦痛与道路的宽广曲折无关,人生在不称心如意中快乐前行,一路珍惜!《想一想风》风总是会有的,昨天,今天,明天,也许活着的每一天都伫立在风中,也许遇到的是和煦的春风,也许遇上的是刺骨的寒风。在风中,不断完美的内心,无论面对缠绵悱恻,还是婆娑姿态,都从容。《其实小草并不知道 》直面内心的摇摆,其实很坚定从容,风从哪里来?风从四面八方来,站在季风口上又如何,我自岿然不动!淡定,从容,坦然,冷漠便是我的态度。
16、读呆丁《时光的断层》(组诗)
《你我相逢在时光的断层》纵是情深,奈何缘浅!海誓山盟,佳期如梦也没扛住“雨送黄昏花易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命运!《五月》当今社会对像“五月忠魂”这种传统文化的认同度的确堪忧,使得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如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追名逐利倒成为理所当然,以致有人以“三观尽毁”形容当前的社会生态。确实让人无语!《抛开》抛开了什么?是情思、烦恼,还是一切的一切,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云彩”的洒脱,还是把“曾经”珍藏,让风儿荡去忧郁。
17、读黄长江《醒后》(组诗)
一组有趣的诗,有顽童的心性,却有老者的睿智,平淡天真中充盈着禅意。《小树林》树枝都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梦想,他在等待他的绿。《醒后》醒来的时候跟没有睡的时候一个样,无梦与梦碎一个样,未婚与离异一个样,但谁又能真正清醒,一个梦碎,却又想着睡去,期待着下一个梦的降临。《等》敲响的是我心中期待的那扇门,为我敞开的却是其他,希望“金诚所至,金石为开”,那扇门终有为我敞开的那一天。《睁眼》你是我心中的那盏明灯,给我压抑灰暗的心灵带来明净,从此以后,我的世界星光熠熠,我睁开了眼睛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月亮》我的眼里只有你,吃饭时有你,走路时有你,睡觉时梦你,我的世界你无处不在!《快乐》我越想抓住快乐,我的烦恼就越多,负担就越重,是多了快乐的砝码还是多了烦恼的砝码?
(丁文霞简介:女,1967年3月生。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市场经济系毕业。福建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承担德育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多年来,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刊物发表多篇教育教学类论文,业余喜爱读书、绘画、评论等,作品多以自娱自乐为主。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