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4)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学/原创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碧青这组诗打头的一首《看见大海的蓝》可算是一首禅境诗,诗人用营造意境方式,表达禅意禅韵。她用的是一种“直觉境”,她说:“我的生日/ 那一棵开花的礁岩/默默伫立海边”。看——我生日时,那一棵开花的不是树而是礁岩,默默伫立海边的是这开花的礁岩,也可说是礁岩在我的生日开花,或者说我生日时连礁石都在开花吧……怎么读,好像都可以,她凭着直觉观照,超越了文字语言的逻辑,对逻辑就不管不顾了。她继续说:“海水/涌来的/波涛/抱蓝/此岸”。还是不在语言逻辑中,但在心的逻辑里,心中的礁石在开花,海水的蓝泼拥过来,心与物相映相衬相抱相融,“波涛抱蓝此岸”、“抱蓝此岸的我”就成了“我”此时此刻的一种直觉体验,禅在直觉体验中呈现。
诗人是用心用灵在看一切,而不是用眼睛在看。所以,她接着看见的是“渡海的/海”,看见“那蓝/是否随着鸥船/渡海”而 “来自彼岸”。全诗除了那句“张开翅膀的鸥鸟/海面的船帆”外,全不在语言逻辑中,却用直觉营造了可感的意境,使得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能够心游其中,感受一种境界,是一种禅的意境。假如说诗人碧青写这诗是一次神游,一次灵魂之旅;读她的诗,而像我一样在这诗句前有所沉吟的人,自然也被她带入一次神游,一次灵魂之旅了。那么,就神游着吧,就让那来自彼岸的海“抱蓝”我们吧!
碧青这组诗里的另一首《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也可读作“禅境诗”,这诗营造的禅境该算是一种“幽远境”。请读:“只有故乡含着的/那一口井/在等我——在日月的光熠里/拎着一只旧木桶/去提取/大地深处的清澈//一杯一杯啜饮/它就会自动流布/我轮回的/灵肉里”。景深很深,情调很深远,意趣很充沛,真有一种幽幽远远、不易描模的东西在流布着似的,流布到我们“灵肉里”。这对静静读诗的人来说,一定对那“大地深处的清澈”有所感应吧?那是怎样的一种“清凉”呀!
看见大海的蓝
我的生日
那一棵开花的礁岩
默默伫立海边
海水
涌来的
波涛
抱蓝
此岸
渡海的
海
张开翅膀的鸥鸟
海面的船帆
那蓝
是否随着鸥船
渡海
来自彼岸
紫铜钵
唐朝时
它还守在
那一位高僧的手掌
行走古道
穿越驿站
或驻留山间庙堂
今天
它被一个凡人放置
某一间书房
陪伴木架上的古卷
和佛像
漫漫时空
已流转了千年人世
还没有
把这个紫铜钵
装满
种子居住在莲蓬
此刻是一条岸
湛蓝的天空
倒垂的柳荫里
扑动着飞影的鸟鸣
鱼虾和青蛙
世间的万物多少此生
荷
同时置身淤泥和清水中的修行
现世的种子
居住的莲蓬
自然高出水面
在空中
此
此刻——我就站在家山
不高也不低的
阳面山坡
在这里——拥抱着泥土的原始叠加密码
独自生长的
都是火红的
冬百合
被风吹出的时间
站立起来的菩提林金黄金黄的
蓬勃的色泽
枝叶繁多
此刻——山颠之上的四面八方
都是浩荡的云空
那一幕眼帘低垂的静默
便来呈现
这一座自然身驱之上的
万朵山河
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
很多年的——旧木桶
还拎在我的手里
天空怀抱日月的日子——我只在
老家的井里
提水
井边的杏树
油绿的叶子
曾集合着枝头上
浓亮的暖意
宅院的尘色空荡——那一座房屋
在日光下
独自老去
万物明灭的影子
它们——潜伏燕山的身体
在一面巨大的镜子里
悄悄更改着
村邑
只有故乡含着的
那一口井
在等我——在日月的光熠里
拎着一只旧木桶
去提取
大地深处的清澈
一杯一杯啜饮
它就会自动流布
我轮回的
灵肉里
燕山的记忆
可以是——你天空的一片雪花
可以是——你身上的一根洁白鸟羽
可以是——你土地里的一粒种子
可以是——你举着那一朵马蹄莲
时间最古老的莲印
可以是——青山
撩不开的青色头巾
可以是——流不出你怀抱的一条清溪
可以是——从泥土的暗处
涌出谷子身躯的金色谷穗
隔着一道空色的篱笆
我在这个地方
看着呢
万物明灭的影子
它们——都集聚在一面巨大的镜子里
我的存在——最终只是一滴水
在你的怀抱
那一湖清波
栖身
诗人简介:碧青,本名张书琴。1962年出生,祖籍河北迁安。现居住迁安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滦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从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告别一个季节》《母亲的诗》;出版散文集《谁会送我一双香草鞋》《近处有多近》《守着老边》。追寻远古文化系列散文被确定为河北省作协2012年重点选题作品。文学理论随笔主要有《中国现代禅诗的重大美学贡献》、《禅对世界现代诗的影响初探(中国部分)》等。其诗文作品被选入《菩提树下—现代禅意散文选》《2012年中国散文经典》《镜中之花—中外现代禅诗选》《世界现代禅诗选》等多种选集。
散文和诗歌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奖。10万字的禅诗随笔《禅对世界现代禅诗影响初探(中国部分)》2015年获第八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