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9)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2016年选胡平文化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9)
遗忘症(组诗)
读他的《遗忘症》一诗,一下子想起五代居遁禅师《深念门前树》:“深念门前树,能容鸟泊飞。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禅师以门前那棵树设喻,鸟来,树接纳,树因此而生机勃勃;鸟去,树不留,树不慕归,该忘的也就忘了,树因此而宁静。禅师还说,人如果修炼到如这树一般的心态,该来则纳,该去则忘,这样的胸怀就算修炼到家了,就合道了,与道不相违了。胡平不也这样说吗?“他偶尔想起天空然后又忘了它/他记起曾在里面飞翔的鸟/然后又忘了它们”(《遗忘症》)。胡平还说:“在河水里,他看见自己的影子/这让他想起一件完整的往事/不过很快又忘了它们” (《遗忘症》)。事情来了,自然而然地感应与接纳,事情过去了,就该恢复原本的宁静,这是禅意与智慧,是禅意诗经常表达的主题与理念。
胡平的《夏天的黄昏》,让我想起的是另一首古典禅诗,即南朝梁代善慧大士傅翕《空手把锄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超越逻辑,打破思维惯性,这是禅宗智慧的精彩绝伦之处,是禅机禅趣的迷人魅力。胡平显然对禅的思维方式了然黯熟,他很有机趣地用这种思维与智慧,捕捉到了妙趣横生的细节,并推衍成一首禅意盎然的短诗:“树在行走/风,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大地在鸣唱/昆虫,闭上了自己的嘴//阴影在照耀/太阳,收拢了自己的光” (《夏天的黄昏》)。这里面深蕴着动与静、恒常与幻灭、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关系,受此启迪,我们或许能悟出许多应对事物的方式方法,而不管方法有多少种,其中的不二法门,当然就是要让主体与客体“合道而谐、合道而起、合道而息”,于对立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
在《催眠术》一诗中,胡平更是把禅的哲思与心理学的方法巧妙揉和一起,颇具诗意地引导读者以催眠术契入,而后生动地导出结语——你的脑袋是你一切烦恼的根源。这其间,就有了相当的谐趣效果,有了一股子活泼泼的禅趣。(少木森)
遗忘症
他偶尔想起天空然后又忘了它
他记起曾在里面飞翔的鸟
然后又忘了它们
从春天的屋子里走出来
他忘了带雨伞,抬头看了看
远方的山峰
不一会儿,就忘记了云雾
在河水里,他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让他想起一件完整的往事
不过很快又忘了它们
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在上床睡觉之前,他终于记起
要吃安眠药,不过很快
他又忘了那些白色的药片
一整夜,他都在努力回想
寻找生命中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催眠术
请坐下,全身放松
想象在你的身体外
天空悬浮于大地之上
阳光柔和,清风美好
请把你的右手放在左手上
想:这就是左手
请依次朝上抚摸自己
对了,就是这样
你摸到自己的手肘
再朝上,对了,这是臂膀
这是肩胛,这是脖颈
顺着脖颈向上
你摸到一个球状物
像圆形,椭圆形
抑或:像酒壶,茶壶,尿壶
对了,它就是你的脑袋
——你的一切烦恼的根源
山坡上
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
那里,所有的树枝
都低下了头颅;所有的石头
都做好了沉默的准备
我在早晨潜入那里
像以前一样看那些树叶
用手,捉住了一只
在树丛中盲目飞翔的红虫
我低下头去,像那些树枝
一样低下头去;在一丝微风
拂过之后,仿佛什么也
没有发生,什么也没有丢失
我所看到的
——这些人
聪明的或者愚蠢的
高尚的或者卑劣的
——这些物体
高大的或者渺小的
光滑的或者粗糙的
——这些风景
优美的或者丑陋的
有趣的或者无味的
——这些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
——这些碳
——这些黑色的碳
被你用手
轻轻装进坛子里
风吹过
夏天把太阳抛向空中
它炫目的火焰撒了一地
在热气腾腾的大地上
人们呐喊着跑向河边
很显然,他们需要一些水
来浇灭自己暴烈的脾气
我在河边来回游走,我只
需要一棵树,和一小片绿荫
就那么随意地坐在绿荫下
把全部的自己安顿在阴影里
自己不与自己发生冲突
自己不给自己制造麻烦
任凭风儿从我的周围
毫无目的地吹过
夏天的黄昏
树在行走
风,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大地在鸣唱
昆虫,闭上了自己的嘴
阴影在照耀
太阳,收拢了自己的光
原载于《桃花源》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胡平,男,现居湖南常德澧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诗歌协会副主席,澧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澧县文联《城头山文学》月刊编辑,曾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五百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