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8)——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随笔 |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8)——
当然,也有人垢病——说如今写诗歌、散文与小说的作者都不是没有人说,而是说得“太多”,说得“太滥”,比如自费出个什么集子,都还要出钱搞个首发式,开个“研讨会”,都找不少人来说。这话没错,如今文坛上,这种“圈子里说,说说圈子里的人”的事是不少。这毕竟都只在“圈子”里,说着“圈子里的话”,不过算自娱自乐吧。能够不止在“圈子”里说,多说给“圈子”外的人听听的,的确较少,挺难得的!所以,我一看王全安一组诗里说了五位中国当代诗人,且说得较通俗,圈子里圈子外的人或许都可听懂,我就对他表示敬佩,还表示一种谢意!其实,我这两年在做的正是这样的一件事——把诗歌,特别是我毕生痴爱的“禅意诗”说到圈子外去,致力于让更多人来读、让更多的人读懂“禅意诗”。2015年我出版了《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2016年将出版这一本《禅意诗2015年度选》。两本书我都对入选诗人做了简评,这样一口气下来,就说了一百多位中国当代诗人。但愿诗坛上有更多的人像我和王全安一样,致力于把当代诗人的诗“说到圈子外去” ……
王全安用诗句解读了五位中国当代诗人,那诗句里充满诗的灵性,解读观点也令人信服。因此,王全安也就很诗意地把五位诗人的“影像”雕出来的,这不像剪影,而像一组浅浮雕,精致、精准而有诗意和艺术性,还有那几位诗人的灵魂在那儿烁动着,诗虽短,不可小觑。(少木森)
想起这样一副戏谐的对子:“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如人生,演的逼真;人生入戏,全靠演技,戏如人生,何必当真。”虽说“戏谐”,其实入理,所以让人传读。杨孟军这组诗的写法,颇类这个对子,带点“戏谐”,却皆入理而深刻,像是在我们的意识活动与无意识之情绪活动之间搭一个桥梁,让我们在“古与今”之间,在“庄重与谐趣”之间,在“情与理”之间,有了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盛大的相逢”:“迎着春风/我们本可以走得更远/在一本徐徐打开的画册中/摁上鲜红的指印/或者,相对无言,酌一杯新醅的绿酒/看满树繁花/喧闹一座寂寞的城池”(《樱花落》)。诗句就好像是一个“月老”,在她的“牵线”与“撮合”下,那面对现实的“自我”和那面向愉悦的我的“灵魂”便开始了温情的“相爱”,生出了许多温柔与浪漫。“我有温柔的好脾气/我有终将散尽的十万两黄金——//你若能平静地穿过每一条喧嚣的河来看我,/我也就能抵挡住此刻莫名的荒芜”(《一指流沙》)。诗境与禅意俱来,于是,“鸟在枝头鸣叫/蜜蜂纤细的足,携来足够多的蜜汁与花粉/来书写,名叫幸福的时光/……/我们该一直以这样的姿势盛开/怀着一颗草木的心来相爱/爱一滴雨水/爱一盏清风/爱一克拉阳光……”(《樱花落》)。于是,我们相爱,我们明净,我们诗意,我们禅悦在诗人为我们描述的带着古典意味的诗境中。(少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