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茶一味

(2013-12-23 16:12:20)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诗与禅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周夏莹

 

第一次知道白芽奇兰,是在一次和福建诗人少木森的茶会上。深绿油润的茶叶,干嗅便已幽香扑鼻;冲泡之后,茶汤愈显娇嫩清澈的黄,闻之兰香浓郁,品一口,茶味更是清雅醇厚,流连舌尖,久久不去。

据说平和有“三宝”,琯溪蜜柚、白芽奇兰茶以及林语堂。比之蜜柚盛行南北、林语堂大师蜚声海外,白芽奇兰茶尽管自明清年间就有记载,却还是经历了相当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岁月。

 

白芽奇兰

 

那么,一棵茶树要长出兰的幽香

需要怎样的努力呀!要向土壤要些什么

还要阳光雨露、流岚岩韵

是不是还要有个人间的传说,以及

人类文化的格调。

 

“有素心兰的神秘香,也有墨兰的幽香”,正如少木森诗里所写,白芽奇兰为人称道的便是它奇特的兰香味。“铁观音中也有兰韵的茶,但都没有白芽奇兰明显,白芽奇兰的兰香味,是任谁喝都会承认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少木森第一次在平和尝到此茶,白芽奇兰仍是默默无闻,鲜有人知。“我觉得这个茶很好啊,为什么人家都不知道它,甚至连漳州本地人都不知道,就觉得很可惜。”直到2005年,他再去平和,发现经过茶客们的口口相传,白芽奇兰已经开始声名鹊起。少木森与白芽奇兰的缘分一直在继续。两年前,他和文人朋友们又访平和,偶入一间茶庄,发现主人在做茶和禅修相结合的活动。雅致清和的禅境氛围,散发独特兰香的白芽奇兰茶,正是“禅茶一味”的真实写照。禅眼诗心品茶韵,少木森写下了一组跟茶有关的诗,题为《平和的心情》。

白芽奇兰主要产于福建平和县的九峰山上,属于高山乌龙茶类。作为半发酵茶,白芽奇兰比清香型铁观音要发酵得更“过一些”。“乌龙茶最忌讳两条,一是杀青杀得不够,喝起来都是青草味;二又怕做得太过,有了炭火的焦味。而白芽奇兰的味道,就属于刚刚好。”少木森道。此茶口感清雅醇爽,就像经过勾芡附上了胶质,茶香饱满蕴在舌尖。品来满口生香,回味甘醇,确实是独特的味道。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我努力观想,宁静从哪里来

你看见的,我也许也能看见——

宁静,只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由于兰韵幽雅,白芽奇兰常常作为少木森禅意诗写作时的案上佳客。先贤称“凡人喝茶是茶,禅者喝茶是禅”,而少木森说:“我们是凡人,是普通人喝着普通的茶,喝出普通的心情。只是对于写作者来说,茶许多时候可以作为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喝茶写茶,有点儿清兴,有点儿诗意,甚至可能有点儿禅意。”

早在农禅时代,茶就与禅结下深深的缘份,唐朝百丈怀海禅师力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梵乐声中,种黍种茶,自食其力,体悟大道。传闻有一日,弟子体谅禅师年迈,将耕田工具藏起,怀海禅师当天被迫无法耕作,于是,他也拒绝进餐。从此,再没有人阻止怀海禅师劳动了。禅师的这种身体力行,使禅与茶在世俗层面结合,又在精神领域共通,确实令人感怀。

“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也与禅非常契合。“茶可以清心也。”少木森说,“参禅的人一般也是品茶、懂茶的人,反过来,懂茶懂得深了必然也就跟禅意、禅境挂钩起来了。”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如同西方心理学“内心成长”的概念,“禅茶一味”,是让修行者通过种茶品茶,把禅意体悟入心,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自身精神得到开释与寄托,从而修心养性,达到灵魂的诗意栖居。

明海大和尚对于喝茶悟禅曾有过一段精妙的论述:“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返璞归真,一味清净。在白芽奇兰的山骨风韵中体会清淡、平和、宁静致远,茶道与禅宗,或许真也就殊途同归。

禅茶一味

 

附:少木森禅意诗相关节选

 

1

《白芽奇兰》

 

品一杯茶,都来说说它的香气

或说有素心兰的神秘香

或说有墨兰的幽香,或干脆说是混合的

有素心兰的神秘香,也有墨兰的幽香

总之,就是说它有奇特的兰花香

 

那么,一棵茶树要长出兰的幽香

需要怎样的努力呀!要向土壤要些什么

还要阳光雨露、流岚岩韵

是不是还要有个人间的传说,以及

人类文化的格调。

 

总觉得,这茶不止是给人品味的!

那些迎着春风钻出来的芽尖是白色的

风也来品品它,雨也来品品它

还有鸟儿,还有虫儿

都跟着风来了。茶农与茶客

恐怕是最后来的,但不知道

是不是茶农与茶客才把这茶香

品味成了奇特的兰花幽香?

 

2

《长乐:龙泉寺拜百丈禅师》

 

也许是必须的!必须在夕阳下

找到一把残损的旧农具

锄去迷离的杂草,才能见到

百丈怀海禅师的风骨,见到

农禅时代近于完美的劳动

 

观想那些锄下的杂草,堆积起

浓郁馨香;观想一阵一阵晚风

送来清新;观想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的怀海禅风

这会儿,一切那么深远杳然

一切也那么井然有致

一杯茶,有了甘醇的味道

一钵饭汤,也有了禅的意味

我被苍茫与宁静充实着。暮色

渐次覆盖下来,寺内寺外

灯光与香火闪烁时间的幻觉

那一些贴紧现实的执着

超越了时空,在

茶雾中袅袅飘散,连同

我的躯体逐渐淡化以至消失

 

虽说,仍会有一些东西

比梦还深,比萤火虫还迷离

比刈下的草茎还乱

我的灵魂想拥抱我的生活

拥抱城市和村庄,执着红尘

龙泉寺外吹来的风,还会

吹得我的内心一阵一阵

起些褶皱。虫声四起

蛙声聒噪,趁此暮色

我努力观想,宁静从哪里来

你看见的,我也许也能看见——

宁静,只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3

《心境渐凉》

 

以渐凉的心境  将一生写成格言  

听过唱过遗忘过的歌或诗  很多  

不论感官也不论灵魂  没有谁  

能预言最终的旋律

 

殷殷的向往  然后  

认真或随意地  听一首  

谁写的歌或诗呢  

  望着望不见底的茶杯  

以一杯茶的姿势  自觅怡然  

 

一愣神  便是一生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http://www.lifeweek.com.cn/2013/1122/43365.shtml
 
禅茶一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