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五

(2013-01-21 07:06:31)
标签:

少木森

文化

征文

获奖

分类: 2012以来获奖作品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五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五

 

5、《取“蕴”陶渊明》 获《人民文学》《古贝春香飘四海》大型散文集征文优秀奖( 2012-06-08)

 

 

取“蕴”陶渊明

 

                                 少木森

 

     说起酒,会想起一大串历史名人。

先想起的是曹操。他有名句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者,酒也。古藉《世本》有曰:“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杜康始作酒,也就成了酒的代名词,竟然还成了曹操“解忧”的“唯一”。

 

其实,在华夏古文明中,酒与解忧,几乎曾经是同一名词。有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的是“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曹操当属于后者,他也以酒解忧,借酒消愁,却又是借着酒,倒出了他内心深处的雄心和霸气。他横着槊指向幽幽青天,举着杯把酒酹向滔滔江水,道出了这样的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一心要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要如日月行天,如星汉耀世,所以他广罗贤达,唯才是举。可是,秋风萧瑟,江水长逝,英才又在哪里呢?事业几时能成就呢?于是,他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他就喝酒,就赋诗。他那苍凉的诗,裹着酒香与剑气,从肺腑中涌出,并从而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可不可以这样说,虽然在更为远古的《诗经》里,已经可以找到一些酒与诗、诗与酒的篇章,但其实正是曹操的“诗酒临江、横槊赋诗”,才把酒与诗带入一个新的文化高度,引出了一种新的意境,也就是让酒有了一种新的“意蕴”。我们读这诗中的“酒”、这酒中的“诗”时,就是在读他的人生,读他的灵魂,读他的境界。

 

我尝有个奇怪的想法:到底曹操是喝着什么酒,或者说,他该喝什么样的酒,才会有如此豪情剑气呢?从史料查阅,自然应该是杜康酒了,而以今天我的眼光来看,他最好喝“白干”——衡水老白干啊!六七十度的酒,烈性如火的“韵”,可能才够劲,才能喝出剑气,吐出剑气啊!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说法,那么,像衡水老白干这样的酒,如果要“寻蕴”、“取蕴”的话,那就到曹操那儿找去,找曹操的诗,“取蕴”曹操,锻造出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意蕴”。

 

第二个想起的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李白有太多与酒相关的名诗名句了,而且也很有豪气。不过,李白的豪气显然与曹操豪气不同,曹操有王者的霸气与苍凉,而李白或可算一种仗剑陕客的豪情。虽然,在他的诗酒人生中,我们看到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看到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的高傲;看到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率真洒脱……但我们总能从中感觉,他无非就是一个文人,一个很纯粹的文人,有道是:“千古文人侠客梦”。既是文人侠客,既是侠客文人,他渴望“用世”,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又很“出世”,渴望随性与性情,也就是他所说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是多么矛盾的心理,多么矛盾的性格,多么矛盾的梦想呀!所以,他的这个梦想,是注定难以实现的,于是,他就有了忧愁,他就需要“解忧”;于是,他就喝酒,他可以“愁来饮酒二千石”,可以“金樽清酒斗十千”,“与尔同消万古愁”。

 

是呀,酒的确可以助你追求快乐和消除忧愁,可酒醒之后呢?正如唐代另一位诗人罗隐所说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只好如此,只得如此了!这便是李白不断喝酒,不时买醉的缘由了。但是,李白毕竟就是李白,他是“酒圣诗仙”,他借酒与明月清影共饮,想用一醉来忘却自己心中的忧愁苦闷和孤独寂寞,喝出的却是“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人生感喟与思考,喝出的是世道人心的共鸣与共振。所以,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确实,没有那醇香四溢的酒,没有那浓烈似火的酒,李白哪有那么多不朽的诗篇?那么,李白喝的又该是什么酒呢?或者说,什么样的酒可以“寻蕴”、“取蕴”于李白和他的诗呢?茅台酒?五浪液?剑南春?还是“古贝春”、“国蕴”酒呢?由读者品味吧!

 

第三个想起的是陶渊明。在中国诗酒文化研究者看来,其实在曹操之后、陶渊明之前的魏晋之际,饮酒已经是士大夫中的一种时尚,一种风流,流风所及,士大夫好酒善饮者,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竹林七贤”了。然而,仔细研究,会发现在“竹林七贤”那儿,与其说那是好酒,不如说那只是万般无奈下选择的一种远灾避祸的手段,一种残酷的生存竞争的需要而已,他们是借酒装疯,以躲避当时专制的司马集团的迫害与追杀。而到了陶渊明那儿,酒与诗,那就成了他的生活状态,他的生活需要了。有人这样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引酒入诗、以酒入诗的第一个人。这是很有见地的。陶渊明不再是把酒仅做为一种物质客体、一种物质手段,而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灵与肉交融的生存状态。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二十首)长传不衰,他那些名篇名句,因酒后所作,真是一片天真,不求闻达,不求毁誉,只是适意而已。就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再如“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七)。那里面没有一种酒字,却蕴着浓浓的酒意,真叫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又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他这些诗的出现,使得诗和酒的融合到了一种文化的新度——“诗酒相融,抒写情怀,直书即事,寄寓感慨”。那些诗中的一切都是他酒后醉眼所见所悟,有一种微醉微醺的感觉,有一种天然机趣,一种人生之乐的至境,一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最柔软处引起波澜,引发共鸣。

 

细读陶渊明的诗,酒虽然还保持着酒的特性,但此酒已非彼酒,他可谓是真正懂酒、识酒、知酒、惜酒、深谙酒之妙呀,从酒中汲取到诗的灵感,从诗中促使了酒的升华。于是,酒更多成了一种文化的内蕴与象征,就像他诗里那个南山,那些菊花,那些飞鸟一样,不再只是自然界中普通物象了,而是浸染着陶渊明精神的色彩,让读者的心因其寓意而波荡起伏。当我们读懂了诗中的“酒”时,就读懂了这诗的灵魂,也读懂了这诗家的人生

 

那么,陶渊明喝的又该是什么样的酒呢?他竟然喝出了那样的韵味,那样的底蕴。换而言之,如果说有一种酒“寻蕴”于陶渊明,“取蕴”于陶渊明,那又会是怎么样的酒呢?我在想,“古贝春”酒里,既然有“国蕴”酒系列,当可以“寻蕴”、“取蕴”于这国粹的诗酒文化吧,“取蕴”于陶渊明吧!使酒和诗、诗和酒交融于杯盏之际。借用一位文友的话说:诗是诵的,酒是品的。好诗可以慢慢诵读,好酒可以细细品味。好诗如好酒,耐人寻味;好酒如好诗,让人陶醉。举杯把盏之际,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享受,一种美的心灵享用了。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一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二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三

 《2012年——几个获奖作品展》之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