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禅意诗十人选少木森序评论文化 |
分类: 文化随笔 |
——《禅意诗十家》代序
◎少木森
1、 2011年2月26日 08:34发微博:一位作者问:我写的本不是“禅意诗”,为什么被选上?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佛教深深影响着我们,禅是本土化的宗教,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所以,写诗写出禅意,是很自然的事。因此,禅意诗并不一定是写寺庙的诗,而是写人生的诗。
2、2011年2月27日 21:55发微博:“禅意诗”是一个很老的体系,很早就有之,而我们是发现者,是一次重新集结…… 。
3、2011年2月28日 18:23发微博:启事说:我们诗所追求的、如鹰对心灵与心外之物的撞击之“精准”。何谓“精准”?即叙述描绘的准确,感悟的自然,而不随意“伸发”或“拔高”。这是诗的高难度动作之一。
4、2011年3月2日 22:09发微博:答疑:《中国当代禅意诗选》正在收稿初审,发出了一些回函,但不属于正式通知,正式通知将是纸质函件。谢谢!
5、2011年3月3日 22:50发微博:有人问我,诗坛对禅意诗有多大的认同感?是啊,任何一个诗体,在诗坛都不会很轻易被认同!不过,有一条是硬道理:只要诗好,时间会使之认同。关键仍在于我们得努力写出、选出好诗啊!
6、2011年3月4日 20:14发微博:人云: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而我们要说,禅意是以清空安宁的心观照周围事物,而发现的一种独特的美。故,禅意并不神秘,只要清心观物,每一个人都能将禅意显发出来,以此为诗,便是“禅意诗”。
7、2011年3月6日 07:56发微博:文学边缘化,诗歌已成冷门,禅意诗是冷门中的冷门,但请相信,优质禅意诗是存在的,我们在苦寻探索者同仁,或可编出一本有质量、有代表性的好书。 “禅,不是赠给我们一支美丽的花,而是为我们播下智慧种子,只要有心,它或可长成参天大树。”
8、2011年3月7日06:47发微博:昨日又收到一些诗稿,好诗不少,但仍然稍欠禅意。基本可以这样说,有许多很不错的哲理诗,而不太像禅意诗。那么,禅意诗是什么?它肯定有哲理,但它不直接“说理传道”,它应该提供形象与机趣,而从中让读者领悟一种境界与智慧。
9、2011年3月9日06:47发微博:洛夫《窗下》:“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我便从这里探测出远山的深度\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以及小路尽头的\一个背影\\有人从雨中而去”。朦胧初恋,只留下背影,留下多愁善感,留下一种智慧――对人生现实的超越。这便是禅意,便是禅意诗。
10、2011年3月10日07:52发微博:一位投稿的朋友要我举例,何为现代禅意诗?我举洛夫《窗下》为例,他读了,贴纸条说也就是一首朦胧恋情诗吧!不过如此。我请他再读宋•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经典的禅诗。现代禅意诗也应大致如此!
11、2011年3月10日07:53发微博:《观潮》全诗说的是每个向往者为“庐山烟雨浙江潮”魂萦梦绕,一定要一睹为快。等有朝一日,终于实现梦想,欣赏这两个景观后,才觉得虽然美,似乎也并无特别之处。于是感叹:“不过如此!” 这是世俗的感叹,禅者态度就不同了,他们由衷赞叹:“正是如此!”这不是很禅意吗?
12、2011年3月12日 21:06发微博:人邻《山寺清晨所见》:“沿窗\清水洗得发白的案板上\一摞碗碟\摆放着干干净净的味道。\\是如此干干净净的\云雾和深山的味道呀!”洛夫主张:诗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诗。同时说:诗与生活似是而非。这诗就妙在似是而非。你能感觉“所见”的味道,同时又超越现实所见,有了禅意禅味。
13、2011年3月13日 07:49发微博:不拂投稿朋友之意,举拙作《随风而去》为例:“花开那么久\无非还是\春去秋来一堆心事\曾有的芬芳已经了无遗痕\\是谁说\花一旦开过了\再好的残枝也让人低看一分\\难道是这一句话\击中了\花开的心情\看一片片花瓣\就在春去秋来一堆心事里\飞扬着\随风而去”。
14、2011年3月13日 07:49发微博:《随风而去》是读李商隐《花下醉》时“悟”得的习作。“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夜深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期短暂,转瞬成空,不过,花开有花开的风情,花残有花残的韵致。何妨酒醒神清时,再秉红烛赏残花。这很禅意,也很温暖。对美的幻灭有切骨入髓的感受,于是有如此香韵袅袅的情怀。
15、2011年3月14日 23:08发微博:朋友再问哲理诗与禅意诗的不同,并要我谈拙作《真理》的创作。是的,我写了一些很理性的主题,如《真理》、《意义》、《永恒》等。只是我尝试着写成“禅意诗”,没有直说什么,却把要说的说了,留空处,读者或许有不同感悟。这也算是不同于哲理诗的一种尝试。大致如此。
16、2011年3月15日 06:31发微博:“从一条深深的巷道走出\仿佛走进了\又一条更长更深的巷道\行路者\一个个在陌生中迷失过方向\巷道因此灌满了\追寻的欲望\\或许这只是一个隐喻\可我就在隐喻中误入过\一条又一条巷道\而后读懂了它的暗示\并将它们叫作真理\一条又一条刻在大脑上\大脑沟回\仿真着一条又一条的巷道”(《真理》)。
17、2011年3月17日 06:59发微博:这几天在厦门采风,与一位诗友谈及《中国当代禅意诗选》选编事宜,他说:这当是诗坛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主动进行禅意诗探索者不多,写诗写出禅意者不算少,问题是你是同仁书藉,让散落着的禅意诗归队极难,除非出版社愿意以选题出版。这话让我沉吟。
18、2011年3月18日 11:26发微博:我赞同这样的说法:最终不是刻意去写禅意而写出了禅意诗,而是写诗写出禅意而成禅意诗。其实,任何艺术皆如此,但任何艺术探索又都有一定“凭借”、一定“方向”的导入,方有望达“最高技巧为无技巧”。禅意诗探索亦然!我们主张不妨还写一些、选一些仍有“痕迹”的诗。
19、2011年3月19日 15:36发微博:禅意诗的文化背景是禅哲学,禅的哲学框架为著名的“四论”:本性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简言之,禅者认为人的本性有“慧根”、有“佛性”,但在红尘物欲中迷失了,需要开悟而回归,如能如此,人生便得“大智慧”,便有“新境界”。所以,把写禅意诗说是一种禅修,不为过也!
20、2011年3月21日 06:43发微博:与诗友边看书画展边聊《中国当代禅意诗选》编选事宜。他让我认真欣赏一副行草对联:“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并说:“这该算禅意诗句吧?”我说:“应该算不上禅意诗句,似可做为品评禅意诗句的标尺。”他沉吟了好一会儿,点头说:“有道理。正是这个理儿。”
21、2011年3月23日 06:53发微博:算是再做一次明确告知吧!《中国当代禅意诗选》选编工作没有停下来,但进展较慢,选稿艰难,必须是好诗,又必须有禅意。我们初衷不改,仍然致力于选出一本有代表性、鉴赏性、资料性,有典藏与收藏双价值的好诗集。“革命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22、2011年3月26日 07:43发微博: 说起现代禅诗的探索,肯定绕不开一个人——台湾周梦蝶。有人说他是表现“出世情怀”的大家,体现的尽是“佛家美学”。粗看,只是感觉他的诗多与佛与禅有关。细研之,才发觉周梦蝶许多诗的特出之处是“虚拟无我”:既对“无我”的追求,又对“无我”的怀疑,引发世界虚幻、物我无常的体悟,很有特色。
23、2011年3月26日 07:44发微博:周梦蝶《冬至》:“流浪得太久太久了,\琴,剑和贞洁都沾满尘沙。\\鸦背上的黄昏愈冷愈沉重了\怎么还不出来?烛照我归路的孤星洁月?\\一叶血的遗书自枫树指梢滑坠,\荒原上造化小儿正以野火燎秋风的虎须……\\‘最后’快烧上你的眉头了!回去回去,\小心守护它:你的影子是你的。”
24、2011年3月26日 07:44发微博:周梦蝶《九行》:“你底影子是弓\你以自己拉响自己\拉得很满,很满。\\每天有太阳从东方摇落\一颗颗金红的秋之完成\于你风干了的手中。\\为什么不生出千手千眼来?\既然你有很多很多秋天\很多很多等待摇落的自己。”以上两首都在“虚拟无我”,又都在“怀疑无我”。
25、2011年3月26日 07:45发微博:读周梦蝶诗,会感觉一种孤独、悲哀的氛围在你周遭洇开,诗里又有较多佛教名词或意象,还总是精雕细琢,苦苦吟思,所以他得了个雅号“苦僧诗人”。他的诗被说成是“悲苦的”。但慧眼的评者说他“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尽管现实生活对他来说是孤绝无望的,但他对悲苦的态度还是豁达的、禅意的。
26、2011年3月27日 07:50发微博:一位很熟的诗友给了三首诗,说自觉还是有禅意的,想投《中国当代禅意诗选》。他附言:一切听你的,说有禅意便有禅意,说没禅意就没禅意,我不会要你一份禅意鉴定书。哈哈。朋友虽是玩笑,却震动了我,真不好鉴定,真给不了鉴定书。不过,勉力而为,力争选出真有禅意的好诗。哈哈。
27、2011年3月28日 07:00发微博:席慕蓉有些诗也颇有禅意,但与周梦蝶不同,她主观上并不“以禅入诗”,没有多少禅修背景和意味。足见,不一定非得“以禅入诗”或“以诗喻禅”,写出禅意,即为“禅意诗”。席慕蓉写得温情婉约而豁达,周梦蝶也豁达,只是冷、孤、寂是其主调。他们都智慧,都禅意。
28、许志华兄选稿时,对一组诗做如是评:“感觉还是意象过密,痕迹重,重营构,给人思考多,给人灵悟的少.,少一些阅读的松快和乐趣。”极有见地,随性一点方出禅意!想起我博客上两个跟贴:“禅意,即无意。意,更无意!”(山东张桂林),“吾心无禅,是谓之禅?”(福建老铁)。皆妙在随性也!
29、你的诗干净而有禅意。欣赏了!那首《无聊,口水一下》如果还有一层意思:其实蛙声是想象和虚拟,沉静时发现窗外的市街是不会有蛙声的。这样,会不会更禅呢!
不好意思,因近日编禅意诗选,多多浏览,冒昧唐突了。
30、发2条禅语录1,禅,可以滋润我们的慧根,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禅语录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附录:周梦蝶禅意诗二首、席慕蓉禅意诗一首
《菩提树下》\周梦蝶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
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
且铸火为雪?
在菩提树下。
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
草色凝碧。
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你依然有枕着万籁
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了几个春天?
又坐熟了几个夏天?
当你来时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后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当第一颗流星暗然重明
你乃惊见:
雪还是雪,你还是你
虽然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唯草色的凝碧
《摆渡船上》\周梦蝶
负载着那么多那么多的鞋子
船啊,负载着那么多那么多
相向和背向的
三角形的梦。
摇荡着——深深地
流动着——隐隐地
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
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
是水负载着船和我行走?
抑是我行走,负载着船和水?
暝色撩人
爱因斯坦底笑很玄,很苍凉。
《禅意》\席慕蓉
当你沉默地离去
说过的 或没说过的话
都已忘记
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
书页里 好像
我们年轻时的那几朵茉莉
也许会在多年后的
一个黄昏里
从偶然翻开的扉页中落下
没有芳香 再无声息
窗外那时 也许
会正落着细细的细细的雨
当一切都已过去
我知道 我会
慢慢地将你忘记
心上的重担卸落
请你 请你原谅我
生命原是要
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仍然是一个
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天这样蓝 树这样绿
生活原来可以
这样的安宁和 美丽
31、我想起台湾散文家陈冠学的日记体散文集《田园之秋》(大陆版书题《大地的事》东方出版社)一段话: “九月一日:……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壮,自壮而老,不也正是这般地在不知不觉间变换着的吗?在自然里,在田园里,人和物毕竟是一气共流转,显现着和谐的步调,这和谐的步调不就叫做自然吗?这是一件生命的感觉,在自然里或田园里待过一段时日以后,这是一种极其亲切的感觉,何等的谐顺啊!”“禅意诗”也就是出现“生命的激荡归于完全的平静”,获得“沉淀和澄清”之后。
32、写诗需要激情,而平静是必要的背景。激情于发现或爆发,可能够了,会冷静下来——我甚至怀疑一些诗,于平静中发现或爆发,是平静的产物。
34《望着高处老鹰窝——中国当代禅意诗选》书名含义:这个“老鹰窝”之“窝”,可以理解为类似“星星”的难以到达,但心仪的“高度”;其“老”系说“禅意诗”是一个很老的体系,很早就有之,而我们是发现者,是一次重新集结;“老鹰”则是我们诗所追求的、如鹰对心灵与心外之物的撞击之“精准”。
35、禅意,来自人生深处,来自大地边缘,天之高处……;禅意即凉意——这是凉爽的风,风中飘下的一两片鹰羽,才引得我们寻觅。假如举头之际,我们真的望见凡人所到达不到的高度的“老鹰窝”,那份欢喜,那份快乐,就是我们置身于诗的星空之下。
36、现在的诗,冷静的,静观的越来越多……诗的境界已经更有宽容度与包容性。这种宽容度与包容性,不是禅意被动进入诗的可能性增大,而是诗主动让禅意进入的可能性增大。诗“需要”哲理,但诗的机械负面恰恰由哲理带来,而禅意虽提供诗“需要”的哲理,又避免“机械负面”。现在的诗越来越接近与亲近禅意。
37、当激情与冷静处于一个诗创作的纬度上,禅意诗不仅是一项技艺,而是一个类型。可以说“禅意诗”的冷静,“静寂”,乃至静观,乃激情中的冷静,也可为冷静中的激情。总之,要有一个“凉”字,心境渐凉,但,那是“凉爽”。
38、不是说,人人皆有“佛性”,皆有“本初之性”,皆有“赤子之心” 吗?以“赤子之心”观物,即有“禅意”,发而为诗,即为“禅意诗”。宗教已经渗入我们的血液,成为生存的一部分——但“禅意诗”,其实绝非属于宗教。“禅意诗”更多是非“宗教人士”所作。
39、所谓“禅意诗”:一是主张驾驭各式各样的生活,表现各式各样的题材——拥有“广阔的天地”,而不可能局限于禅寺院——甚至与之“无关”;二是特别主张有精神的纯净与语言的纯净;三是重视叙述,因为“禅意诗”有之才更丰富;四是主张用“自己的体温”来估计与体贴世界。
40、“禅意诗”同样重视多方面诗艺,使诗未点出部分/形象(即“不立文字”),往往才是本根,给人以久远的意味;使诗以纯净的氛围给予人如同一次洗礼;使诗仅取片段或“不完成”,给人完整的美;使诗从平凡事物中得出一种终极的关怀。
41、已经有很多诗合于“禅意诗”。“禅意诗”的很大的作者基础。我们在尝试未被定义——也许永远不要被定义的“禅意诗”。
42《禅意诗十家》,十家,十种样式。我们的目标不是大家变成“一样”,而是我们之间越来越亲近之际,我们将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43、让一种虚拟的深远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