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当代禅意诗选》编稿发的微博集汇(2)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中国当代选编文化 |
分类: 杂拌儿 |
12、 2011年3月12日 21:06发微博:
人邻《山寺清晨所见》:“沿窗\清水洗得发白的案板上\一摞碗碟\摆放着干干净净的味道。\\是如此干干净净的\云雾和深山的味道呀!”洛夫主张:诗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诗。同时说:诗与生活似是而非。这诗就妙在似是而非。你能感觉“所见”的味道,同时又超越现实所见,有了禅意禅味。http://sinaurl.cn/h5VGS1
13、2011年3月13日 07:49发微博:
不拂投稿朋友之意,举拙作《随风而去》为例:“花开那么久\无非还是\春去秋来一堆心事\曾有的芬芳已经了无遗痕\\是谁说\花一旦开过了\再好的残枝也让人低看一分\\难道是这一句话\击中了\花开的心情\看一片片花瓣\就在春去秋来一堆心事里\飞扬着\随风而去”。
14、2011年3月13日 07:49发微博:
《随风而去》是读李商隐《花下醉》时“悟”得的习作。“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夜深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期短暂,转瞬成空,不过,花开有花开的风情,花残有花残的韵致。何妨酒醒神清时,再秉红烛赏残花。这很禅意,也很温暖。对美的幻灭有切骨入髓的感受,于是有如此香韵袅袅的情怀。
15、2011年3月14日 23:08发微博:
朋友再问哲理诗与禅意诗的不同,并要我谈拙作《真理》的创作。是的,我写了一些很理性的主题,如《真理》、《意义》、《永恒》等。只是我尝试着写成“禅意诗”,没有直说什么,却把要说的说了,留空处,读者或许有不同感悟。这也算是不同于哲理诗的一种尝试。大致如此。
16、2011年3月15日 06:31发微博:
“从一条深深的巷道走出\仿佛走进了\又一条更长更深的巷道\行路者\一个个在陌生中迷失过方向\巷道因此灌满了\追寻的欲望\\或许这只是一个隐喻\可我就在隐喻中误入过\一条又一条巷道\而后读懂了它的暗示\并将它们叫作真理\一条又一条刻在大脑上\大脑沟回\仿真着一条又一条的巷道”(《真理》)。
17、2011年3月17日 06:59发微博:
这几天在厦门采风,与一位诗友谈及《中国当代禅意诗选》选编事宜,他说:这当是诗坛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主动进行禅意诗探索者不多,写诗写出禅意者不算少,问题是你是同仁书藉,让散落着的禅意诗归队极难,除非出版社愿意以选题出版。这话让我沉吟。
18、2011年3月18日 11:26发微博: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最终不是刻意去写禅意而写出了禅意诗,而是写诗写出禅意而成禅意诗。其实,任何艺术皆如此,但任何艺术探索又都有一定“凭借”、一定“方向”的导入,方有望达“最高技巧为无技巧”。禅意诗探索亦然!我们主张不妨还写一些、选一些仍有“痕迹”的诗。
19、2011年3月19日 15:36发微博:
禅意诗的文化背景是禅哲学,禅的哲学框架为著名的“四论”:本性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简言之,禅者认为人的本性有“慧根”、有“佛性”,但在红尘物欲中迷失了,需要开悟而回归,如能如此,人生便得“大智慧”,便有“新境界”。所以,把写禅意诗说是一种禅修,不为过也!
20、2011年3月21日 06:43发微博:
与诗友边看书画展边聊《中国当代禅意诗选》编选事宜。他让我认真欣赏一副行草对联:“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并说:“这该算禅意诗句吧?”我说:“应该算不上禅意诗句,似可做为品评禅意诗句的标尺。”他沉吟了好一会儿,点头说:“有道理。正是这个理儿。”
21、2011年3月23日 06:53发微博:
算是再做一次明确告知吧!《中国当代禅意诗选》选编工作没有停下来,但进展较慢,选稿艰难,必须是好诗,又必须有禅意。我们初衷不改,仍然致力于选出一本有代表性、鉴赏性、资料性,有典藏与收藏双价值的好诗集。“革命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更多关注:
《望着高处老鹰窝——中国当代禅意诗选》(暂名)征稿启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2bad30100ozvo.html
《望着高处老鹰窝——中国当代禅意诗选》第一批“选稿员”通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2bad30100pd24.html
为《中国当代禅意诗选》编稿发的微博集汇(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2bad30100pq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