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与方向
----再说“禅意”(17)
少木森
据说,曾经创造法兰西帝国历史的拿破仑在他年轻时,因为个头太矮,长相一般,而常常遭遇高挑而浪漫的法国女郎的鄙视,甚至在舞池里拒绝他的跳舞邀请。拿破仑生气时,曾经大声对着漂亮的女郎高声宣称:我将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到那时候,你们想找我跳舞,门儿都没有!他,果然创造了历史。
这个例子已经被写文章的人、讲课的人一回回的解读与运用,但常说常新,至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日前,见到一位成功学大师做如此解读:“千古留名的成功者,无一不是自我意识强,人生的方向感明确的人,他们总是善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拿破仑如是,其他成功者也如是。”
这位成功学大师还指出,我们一般的人与他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有一种“遇贵人”的观念。毕竟我们是善良的人,也是弱者,所以,我们有意无意中总希望有“贵人相助”,在我们人生的曲曲折折的道路上能遇贵人帮我们一把,送我们一程!做为一种愿望,这没有错,但是这往往一相情愿,往往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把成功建立在这样一种愿望的基础上,无异于把高楼大厦建造在普通沙滩上,是不可靠的!
这位成功学大师进一步说,这里涉及了两个问题:一是凡成功者必是自我意识强,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是,这里的“逆定理”无法成立,即:不是自我意识强就能够成功,甚至是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了,就没有亲和力,就没有人脉,是不可能成功的。二是成功者是人生的方向感明确的人,总是善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有贵人相助”的愿望上的,他们总是能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这位成功学大师还说,禅的故事里曾说,有一天一个人在路上遇上一个人结伴去庙里参拜观音菩萨,到了庙里他才发现一起来拜观音的人,长得与观音一模一样。他就问:你不就是观音菩萨吗?你为什么还要拜观音呢?观音笑着说:是呀,我就拜拜自己吧,求人不如求已啊!
这位成功学大师最后说,这故事很通俗,也似乎不够精致,但被许多人悦纳,对许多人深有启发!
是啊,许多时候就是这样:简单、朴素的故事或生活细节中,深蕴着让我们沉思与沉吟的意味呀!可是,佛禅学说里不是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吗?如来佛祖即将“往生”时,弟子问道:您在的时候,我们以您的言行为标准来区别哪些是佛法?或符合佛法的?而您“往生”之后,我们要以什么为标准来区分呢?佛祖说了三个标准:一切无常,一切无我,一切涅盘。凡符合这三条者,无论谁说的谁做的,都符合佛法,都是佛法。依此观点,我们似乎可理解为:一个智慧圆觉、功德圆满的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无我”的人。俗话说:“欲除烦恼先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要想功德圆满,自我意识太强了,似乎不行啊!
这是一个矛盾,佛家学说里,的确有着许多看过去就是矛盾的说法,一味地“解”和“说”的确很难说清楚,所以,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但禅可悟,悟而得知,或许自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天心月圆的感觉。《五灯会元》(卷三)就有一个很有妙趣的公案,有僧人问兴善惟宽禅师:“道在何处?”禅师说:“只在眼前。”僧人说:“我何不见?”禅师说:“汝有我故,所以不见。”僧人说:“我有我故即不见,和尚还见否?”禅师说:“有汝有我,展转不见。”僧人说:“无我无汝见否?”禅师说:“无汝无我,阿谁求见?”兴善惟宽禅师就这样巧妙地引导僧人悟出禅学所说“无我”与“有我”关系,去体会“大道就在眼前”。是啊,如果都无你无我了,又是谁、又有谁在求见大道呢?又是谁、又有谁来把握(自我)人生的方向呢?
方 向(禅意诗)
坐出租车 有时
只为省去寻找地址的苦恼
眼睛盯计程表 寻找方向
需要支付的钱 一目了然
绕街几转 下车时
我还是问司机一句:到了?
方向感 仍留着原本的茫然
我知道 花钱就能得到向导
我还知道 自己有时也心疼钱
只是 一次又一次出门
还总是坐出租车 还把方向
交在人家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