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少木森
少木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04
  • 关注人气:14,8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意与静坐----再说"禅意"(1)

(2009-05-08 21:37:29)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杂谈

分类: 文化随笔

   禅意与静坐----再说"禅意"(1)

 

                            禅意与静坐

                   ----再说"禅意"(1)

 

                          少木森

 

    仍有人质疑:你写的,那是禅诗吗?我回答:可能不是,我只说那是禅意诗。

 

   “禅诗”与“禅意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在许多场合说过,“禅诗”应该是那些演绎禅理、表现禅机的诗,它可能有一个“合辙不合辙”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合乎禅理、禅机,应该有一个较为严格的规范和评价标准。而“禅意诗”往往不需要那么讲究,它只是对生活中所蕴含的一些“禅意”的发现,或说是表现出生活中可能有的那么一点儿“禅意”而已。“禅意”是什么呢?是自然的生活,是随缘洒脱、逍遥自在;“禅意”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和态度。每个人心灵都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花,不要埋藏自己心灵盛开的花朵,这恐怕就是“禅意”吧?!

   

    我来回答一位叫紫草的网友所质疑的拙作《在家静坐》的“禅意”在哪里?先读诗吧!

 

    在家静坐(禅意诗)

 

一千个人有一千张脸  

各不相同互相辨认  

一千个人只有两种状态:  

在家。离家。交替进行  

 

静坐一会儿  

远来的风携点儿香  

侧身挤入门缝  

心被托了出来  

像一只风铃被悬在半空  

只需一些风  

就响了  

 

 

     紫草说:我读出的是一个人心绪纷乱。这能是禅吗?禅应该是无我无他,是一种静,甚至应该是寂静。

 

 说得不错!学禅就是要修心,修心就是要静心,让心灵不为世俗杂念所动。禅修时,有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当你在静坐时,种种思绪会像过影片一样地在脑海播放,想要克服这些如潮水般涌来的思绪,就要在每个思绪一涌现时立刻给这思绪一个称呼。这就给这些杂乱的思绪一个接一个做上“记号”了,比如,你把第一个冒出来的“升官”念头标为“一号”,接着冒出的“发财”念头标为“二号”,再接着是“桃花运”念头标为“三号”,如此等等,你每次标注七种念头,不要太多,太多记不住,每一个标号都代表着一个你想要除去的念头。当这些念头再生出时,你就只叫它多少号,而不叫它的名称了,比如,再出现“发财”念头时,不说“发财念头”而只说“二号又来了”,并加一个意念——去除这二号。如果你已经能够在禅坐时给念头一个标号,并努力去除它,你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住自己的念头,就有可能去除杂念,清心静气。所以,静坐时,心不是“空”的、“寂”的,而是有许多念头在刹那间不断地生生灭灭,静守一颗心,仍然禁不住被“远来的风携点儿香”而把“心”托了出来,但你还得“静守”啊。这,就是生活,这可能也是生活的一点儿禅意!


    当然,还有这样一种说法:“禅意”不应该是死寂,而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没有挂碍,没有羁绊,犹如云在天空,因其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所以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这是每个人心灵都有的一种感性,甚至是一种直觉,“风吹而动”、“鸢飞鱼跃”,但它是一种心灵内守的动,一种静守的动,犹如一个人在家静坐,可他并没有绝尘而去,他也不可能真的绝尘而去,他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要逃避自己的感性,懂得感性不是肆意感性,让感动常在身边,让眼眶时常湿润,让心灵时常被触动——这也是禅。”

   禅宗有一则公案《婆子烧庵》,说有一老婆子,供养某位僧人二十年,平时常请一个二八女子送饭服侍。一个晚上,她要这少女抱紧僧人,并挑逗地问他“这时的感觉如何?”僧人并不为所动,反而以“枯木依寒岩三冬无暖气”作为答复。这二八女子将情形转述给老婆婆,不料老婆婆竟说“我二十年只供养了一个俗汉”,遂遣僧烧庵。

    这事闹的,执着不是,不执着也不是。这正是禅的妙机所在,在这种进退维谷之间,慧根具足的人,往往能趁势突破各种概念的包袱,开启悟道之门。

     生活里如果多一点这样的“禅意”,就会因此而自在,而自由,而活泼,而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