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读记2]秀才人情半张纸
少木森
是的,我是两年前的写下《安魂曲》的。我很少谈字谈画,直到今天为此,发表的近三百万字的文章里,只有四篇谈书法、谈画画的文字,约六千字,而让我觉得稍稍说得过去的也就这一篇《安魂曲》。
我在昨天又想起了这篇《安魂曲》,因为我昨天出差山城永安,而我所写的那位画家━━华彩现在就还在永安一所中学里教书。
到永安,没有见到华彩,但想起了她,叫她先生带一句问候的话给她,同时也带上登有《安魂曲》的《散文诗》月刊给她。这真叫“秀才人情半张纸”呀!
想想也是,这是昨天最值得记下的一件事了,当然觉得还应该附上这篇《安魂曲》。
安 魂 曲
——题华彩的油画《云树》系列
凝
思
一朵云,像是一个不愿意再与你厮混下去的人,欲抽身离去,就遗下那两株枯木立于沙漠中了。一片荒漠能给予什么呢?孤独,凄冷,沉寂,会不会也使灵魂更贴近自己?
天,傍晚似的暗下来。我看到一个人站在画布上,或者说是一个灵魂站在那儿。尽管,你其实只在画布上画了一棵枯死的树,分裂为两株再无叶子的树干,直指天空的。
风吹日晒,许多东西在改变,枯木的残断处霉迹斑斑。让我惊讶的,却是生命的质感没有多少改变,一棵枯木哪怕失去了全部水份,直指天空的灰白树干,有云相伴,也就仿佛还鲜活着自己,仍然像是一棵树,在那儿渴望着什么?寻找什么?一个人?一颗心?一种情?一份义?
缥缈无形的东西,竟然让人时时刻刻感到一种痛切的不满足。一如谁在这大漠中,唱着《信天游》,唱着阿哥阿妹那种情绵绵的歌,那旋律再缥忽也能抚摸我们神经末梢,让我们感觉一种对温柔安抚的不自觉的想望和期待……
漫
舞
死去的什么,都是不会漫舞的,他们只会是僵直的,死去的树也不例外。可你硬是让枯树舞动起来,因为你拉来了云。枯树残技挂上了缕缕的云,三棵有透视意义的树就在一片荒漠中漫舞起来了,而且舞得比真的树叶还要漫妙。
此时的荒漠没有任何污染和欲望,只有空灵无瑕的纯净……
让枯树一路漫舞东风,显然不是为了安慰树,而安慰着你和我。
哀
歌
天际像在燃烧,荒漠像不像人被煎烤着的欲望?所有树都秃了,枝枝杈杈,就像极了伸向天空的手指。一群秃树就这样站了多年了,还站在那荒原上,像许多人列队在冬天的冷风中,祈求什么?
那些厚重涂抹的笔触中,总是涌动着一种不明所以的动荡不安与焦虑。
这让我想起那一个冬天。一整个冬天,我在盼望着我手植的梅花开放。我并不清楚梅花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者带走什么。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因为渴望得到什么而燃烧着。
灵魂就是这样,有时需要渴望和向往点什么,才能稳住自己,给自己一些自我安抚的,就像茫茫草原上的民歌手需要不停地找些场所唱歌,他们内心都明白,真正的歌手,他的歌声其实是唱给自己的影子听的。
我渴望我的梅花开放。你穿着这涂着颜色的画布,在自己的画幅前热情喷涌。我们或许都不合时宜地微笑着,没有人理解这微笑。但我们都无需苦恼!
归 处
灵魂到底住在哪里呢?就是说,当一个人大限已到,再不情愿也得闭上眼睛,永远不再睁开时,他到底将去哪儿?魂归何处呢?
有人说,灵魂归处就是苍鹰出没的地方。
看到鹰展开褐色翅膀擦着蔚蓝天空在盘旋,人就会有一种超拔的愿望和立地飞升的渴望。看到高高的悬崖上,鹰在哪儿筑巢,在哪儿生儿育女,人似乎隐约里也就有了一种向往:能高高地住在那儿,有多好!不管是天葬或是悬棺,似乎都与苍鹰有关,都给活着的人一种敬畏,一种神性,也给人一种随风而去的净洁感。飞翔在天空的鹰,那高远的姿势,如果就
灵魂的姿势,那人还要求什么呢?
有人说,灵魂是飞到蝴蝶居住的地方去了。
蝴蝶无数飞过,各色羽翅在阳光中闪动着,像是它扇起了一阵强烈的风,风又举托着它柔弱的翅膀,飞近那些传说中的天堂。“裂墓化蝶”的传说已经成为一种渗入到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凄美着祖祖辈辈的爱情。但中国人关于蝴蝶与灵魂的传说远不止这一些。最初有庄周的梦蝶,不知道是蝴蝶的灵魂附体于庄子,还是庄子灵魂出窍而成蝴蝶。如今,民间老人还在告诉你,如果有一天一二只大蝴蝶匪夷所思地轻易突破了你家窗户的防范而进入你家,或者当你在野外行走,一二只大蝴蝶跟着你款款飞行,挥之不去,你可千万别去扑打它了。它可能就是你已经逝世的某位至亲的灵魂了,它因思念而来探望你,或因在那边生活窘迫了而来求助于你。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你要注目于它,当你注目这美丽的灵魂的时候,其实已经温暖了你那逝去的亲情,安抚你自己那哀愁着的灵魂。
我母亲却说,人死如叶落,灵魂是到落叶的地方去了。
落叶像是被风安上了一对翅膀,忽东忽西,缓缓落下,漫天的美丽。
欧.亨利那一篇很凄美的小说《最后一片绿叶》中,那位被疾病折磨着煎熬着的少女,痴痴地望着长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祈祷:如果经过一夜愁风苦雨,那绿叶儿还在,她就活下去,否则她的生命就将从人世间这棵大树上落下来,死掉。第二天,她惊喜地看到绿叶不落的奇迹……其实那只是善良的画家以生命为代价,用油画颜料画上去的。也就是说,长青藤上的绿叶永不凋落,到底只是美丽的艺术想像。
凡叶子总会落下的,哪怕是常绿之树,它是先长新叶,然后以新叶摧落旧叶子,换句话说,它也只是换一种落叶方式而已。卸下落叶,树才能轻松自如地过一个季节,积蓄能量来长好一树新叶。就像人总是一代代老去,一代代新生,生生不息。小时候,常常在老屋背后的古榕下纳凉。榕树是常绿的,一年中它总是绿意葱茏,绿荫如云,但那绿叶间也总有星点般的金黄色点缀于其中,那是已经黄了的、将要落下的叶子。一阵风过,那些星星点点的黄叶就会掉下一二片来。有一种说法: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哪一天,一颗星殒落了,人们就常会感慨:又一个什么人离世而去了。然而,我母亲有时候却是看着落叶发这样的感慨的:人死如叶落,谁又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你一定见过落叶,我敢拿一万大洋打赌,你一定见过的。然而,你留心过落叶,停下你匆匆的脚步,注目过落叶吗?我拿伍角钱打赌吧,你不一定注目过落叶!
落叶给我的感觉是暖色的。这种暖色有如夕阳的色调。暖暖的黄昏,暖暖的落叶。这是我脑中挥之不去的意象。
秋风中落下的黄叶子,落就落了,没有哪一片叶子感慨万千。“落叶以悲秋”,是我们人的事,不是叶子们的事。
你和我一样欣赏母亲的说法吗:灵魂是到落叶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