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龙爪抓诗】之三   少木森的节气“禅意诗”

(2007-08-22 22:00:39)
标签:

文学/原创

陈柳傅

评少木森

节气禅意诗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龙爪抓诗】之三 

       少木森的节气“禅意诗”( 四首)    

 

 

                           陈柳傅/文

 

    少木森是多面手。他的写作若找个比喻,颇像电脑硬盘分区:D小说;E随笔(包括理论文章);F诗歌。直接对世道及其炎凉的作品放在DE;纯粹的“禅意诗”则在F。

 

    F区弥漫着中国节气的气氛,还有鸟兽飞翔奔跑,草木缤纷——呈现出他所期待的姿态……在这里他感应“冥冥”律动的人与自然,对世道无端,偶然及其炎凉的关心与体会,不再那么直截了当,所有对大自然的敬重与“形而上”,神秘情结都写进他特定的“禅意诗”—— “节气诗”是其重要部分的。

 

    (关于少木森的“禅意诗”还有一段话要说,为不枝曼,详见【注】)。

 

    今年大暑(7月23日)过了近半月后,8月5日少木森给自己博客贴上《大暑》。诗后说一句话:“节气的诗,争取不漏,补上!” ——这算不算他写诗的小秘密呢?

 

    我想起台湾散文家陈冠学的日记体散文集《田园之秋》(大陆版书题《大地的事》东方出版社),这是一本与节气的合作的书。

 

    《田园之秋》之“九月一日”有一段:“……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壮,自壮而老,不也正是这般地在不知不觉间变换着的吗?在自然里,在田园里,人和物毕竟是一气共流转,显现着和谐的步调,这和谐的步调不就叫做自然吗?这是一件生命的感觉,在自然里或田园里待过一段时日以后,这是一种极其亲切的感觉,何等的谐顺啊!”

 

    少木森节气“禅意诗”也是写于“生命的激荡归于完全的平静”,获得“沉淀和澄清”之后。

 

    写诗需要激情,而平静是必要的背景。激情于发现或爆发,可能够了,会冷静下来——我甚至怀疑一些诗,于平静中发现或爆发,是平静的产物。

 

    写“禅意诗”的少木森特别轻声轻调——他已经没有了在D或E区那样沉重,理性甚至沉闷了。

 

    与气节谐顺——少木森相信人与气节之间有“冥冥”的东西,他体贴着其中的律动。他根本不想在诗中“大彻大悟”或一手统统拨开世俗,浮躁,来什么“大虚无边”。他只是想在喧哗的世声之中,听一听见节气的脚步声——中国人心中特有时间的脚步声。

 

    大概他就是特别想做一个中国人,像自古以来中国古代诗人那样。

 

    他只是换成新诗。

 

    于是节气,成了他的一种象征,一块心灵的圣地,甚至成了他一种(或一类)思考的依凭。他要从节气——中国最古老的东西之一中,获得这“三种纯净”(诗的纯净,精神纯净,语纯净言)——其实不少诗人这样做过,只是不如他坚决与坚持与注入执著的禅意。

 

    他在诗里还经常解剖当下的诗心生活(包括如何写着诗)。正如他说的:我追求的是能给人“净、静”的感觉。

 

   “节气”自然而然也包括上中国传统节日及与之有关的人物。如《一个屈原已经足够》(此系《和平组诗》之一,荣获2000年澳洲国际华人诗歌一等奖)。

 

    在“节气”与“传统节日”的氛围中出现的人物是他的“禅意诗”升华或结果。

 

    【注】这里提一提少木森关于:“禅诗”和“禅意诗”应该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的多次声明。我读了他大部分的“禅意诗”(结集为《花木禅》、《谁再来出禅入禅》和《少木森禅意诗精选99首》三册出版)后,我认为他要区分“禅诗”和“禅意诗”的苦心——因为如果是写“禅诗”,他可能仍然呆在E区。“禅诗”和“禅意诗”属于两种不同创作心态。“禅诗”和“禅意诗”都有机趣、顿悟,像“蓦然回首”或“豁然开朗”那样……但写“禅诗”可能要累一点,理一点,而他要的是,心态上自由,感性上轻松,而且他只要禅趣一端。

 

    我将“禅意诗”与“禅诗”进行“简陋”相比,前者的“顿悟”比后者“迟慢”;机趣比后者自然;顿悟是圆润的,不让人感到太过于“惊险”……他的“禅意诗”是感性的,总有具象的东西。他说:我写诗是有点追求唯美。一是语言美,二是情绪美,三是意境美。这是一般禅诗不容易达到的。

 

 

附:少木森的节气“禅意诗”(四首)

 

 

                     《雨 水》

 

            当节气又要降临

          我应约再写一首小诗

 

          写诗的过程 说到底是

          一个自言自语的过程

         一个独自笑笑的过程

          片章断节的情绪 像毛毛细雨

          有一沓没一沓飘落着

          也像默默的对视与低低的倾述

          有一些轻轻的梦 已然生长

 

          读诗的人呢——会不会

          也有 一些轻轻的梦生长

          你看嫩芽 在薄薄的雨雾里

          对我 行鹅黄色的注目礼

          而清唱的鸟声

          在很空旷的地方

          拷问着我:独自一人在笑什么?

          我回答:笑我独自一人在笑呢!

 

           阳历2月19日 阴历正月初二(雨水)

 

 

 

                     《立秋》

 

        一说到秋天  好像

        就要把身上衣裳加厚了

        那些的花草  好像

        也不想再喧闹下去了

        只在一旁  听凉风轻唱

 

        可是  那么深的绿

        那么深的红  凉风

        怎么一说凉就能把它唱凉呢

        何况  在最后面的

        还有天空红云

        还像  拥有火苗一样

 

        是什么嘶鸣起来

        一腔热切和渴望  如落叶

        从一处树荫奔跑到另一处树荫

        如惊雀  从一棵树飞窜到另一棵树

        似乎真的让人感觉到幽玄而峭寒

 

        其实  今天就是立秋

        一个多热的天气呀

 

        阳历8月8日        阴历六月二十六(立秋)

 

 

                      《惊蛰》

 

        一条蛇  已经伸够懒腰

        腥红的蛇信  将我的眼睛刺疼

        似乎也将我一种蛰伏的梦搅醒

        让我一时无所适从

 

        我总感觉你太张扬了

        我宁愿你含蓄一些

        像一树梨花默默地

        绽放于温暖的阳光下

 

        当雷声一再劈响飘雨的天空

        把万点梨花打落

        梨树还是那样的素白恬静

        默不作声

 

        而花蕾  已然从蛰伏中

        找到  精神的出口

 

        阳历3月6日       阴历正月十七(惊蜇)

 

 

                     《一个屈原已经足够》

 

        被阳光吻香的草蔓端坐额际

      稍有风心底便一片湿润

      生命里有几次清泪如汨罗江水

      构成世界的深远

 

      一个屈原已经足够

      支撑中国的文学和人格

      以及历史的取向

      沐浴屈原的光辉和荣耀

      我们捆粽划龙舟采撷水边艾草

 

      血性在叶尖喘吸这个端午

      一股苦味从谁的唇边滑过

      一种痛苦之后的忧患或者

      忧患后的痛苦濡湿我们

 

      艾当然是避邪的

      庇佑我们趋吉避凶远离事端

      如果当年屈原懂得或者

      他人为之悬挂艾草以避邪

      ——汨罗江凉风荡漾的水声

      两千年又为我们背诵什么故事

 

本文原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19bee010009k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