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少木森
少木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04
  • 关注人气:14,8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随笔]淡定与牢骚

(2007-04-20 07:09:07)
标签:

夏丏尊

淡定

分类: 文化随笔
[文化随笔]淡定与牢骚 

[文化随笔]淡定与牢骚

 

            少木森

 

    知道弘一法师的人,一般都会知道两个人,一个是夏丏尊,一个是丰子恺。夏丏尊是弘一的至交,志趣相投,信仰相同,弘一皈依佛门以后,曾致夏丏尊居士信函九十五通;丰子恺是晚辈,既是弘一和夏丏尊的学生,又弘一法师的在俗弟子,他的一部《护生画集》漫画,让世人解其与佛、与弘一法师的深缘。

 

    丰子恺文、画俱佳,那种自然、平和、淡定,让人肃然起敬。夏丏尊的散文成就似乎没有朱自清、丰子恺等人高,作品数量也不多。但夏丏尊是“白马湖作家群”的首领人物,他的散文平实质朴,清隽意长,铸造了“白马湖散文”的风骨。

 

    《白马湖之冬》是夏丏尊散文的代表作,写作上很有特色,韵味清隽深长。他写道:“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什么是“冬的情味”呢?一般多写风霜雪雨,秃枝萧野等,夏先生独写风。他说:“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他说他“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是从风来。”

 

   “那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线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线中却仍有风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这是正面写白马湖的风,写得有声有色,并弥漫着一种氛围,一种深沉而撩人遐思的情愫。不过,夏丏尊并不满足于如此正面的写风。在作了这样的描述之后,他把笔触宕开,写出心中独特的感觉,写出“情空”下的白马湖,“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日光晒到那里,就把椅凳移到那里。”你看,这多么温馨闲淡。然而,这只是个伏笔,目的在于反衬那尖削的寒风。“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这样的风,本应是凄清、肃啸而有些可怕的,但由于夏丏尊在文章中写出了一种“淡定”,这风反倒是映衬出了一种诗趣:“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嘲嘲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画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文如其人,夏丏尊就是一个淡定而又执着的人,他对待自己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是淡定的、随遇而安的。然而,对待国运民运,他却是一位忧国忧民、悲天悯人、诅咒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物。丰子恺就曾经说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平、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他都要皱眉的。”

 

    当日本疯狂侵凌中国,中国艰苦抗战之时,文化名人就成了日本所谓“以夷制夷”策略所要搜集的砝码之一了。当时,国都西迁重庆,夏丏尊因体弱多病,仍留居上海。汪氏政权在南京成立后,日本人就曾经三番五次地威胁利诱,要夏丏尊出山来担任伪职,他坚不受命,绝不像周作人,一脚踩进了污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更是频频“逼请”夏丏尊出山,他毅然绝然地拒绝为日伪办事。1942年12月,日本宪兵司令部就下令逮捕了他,施予苦刑,他咬咬牙,仍以“我是中国人,不会给日本人干事”,拒绝出任日本人办的杂志编辑,就被扔在监狱大半年时间,说他是“反日分子”,百般凌辱,此后经友人多方奔走,保释出狱。

 

    抗战终于胜利了。当友人去对夏丏尊慰问时,他说:“我是一个佛徒,我所惟一赖以自信和自慰的,就是悉心奉行这观音名号的执持。《法华经·普门品》云:‘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在这八年中间,我念念奉行,感谢菩萨的庇佑,使在这苦难中,施我以大无畏┅┅”

 

    你看,他说苦难中,是菩萨给予他定力,给了他“大无畏”,他多么的淡定。一般地看,一个“淡定”的人也会是一个平和的人,不走“极端”的人。然而,这样一个“淡定”的人,却是坚决反对“中庸之道”的,他批判“不为己甚”的古训,主张“我们要劝国民吃一散‘极端’的猛药,来振起这祖先传下来的宿疾!”要不然的话,“是难有澈底改革,长足的进步的希望的。” 用心良苦,意味深长。

 

    夏丏尊是把道德文章看得很重的,他想对青年读者说的是真心话,主张“应当把真心装到口舌中去。”他在抗战的前几年,就发起开了一个书店,叫“开明书店”,出版文史哲书藉,和以一般青年学生为对象的读物。夏丏尊当任“开明”的总编辑,开明书店,在当时几乎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同负盛名,并驾齐驱,经常都是“一纸风行”,洛阳为之纸贵。开明所编的《中学生》杂志,也是内容精彩充实,行销很好。

 

    夏丏尊的所谓“应当把真心装到口舌中去”的主张,不仅在写作、出书上实践着,还时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或以诗自嘲或讽喻一些人和事,或“言语激人”,或以对联讽世。他住白马湖时,房门贴这样一副对联:“青山当户;白眼看人。”大门对联却是:“这般世界;如此江山。”农场也贴对联,云:“天高皇帝远;人少畜生多。”在南京时,他以诗自嘲:“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作先生。”其牢骚可见!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诅咒黑暗、追求光明的一种必然,再有定力的人,处“这般世界,如此江山”也难免牢骚满腹啊!

 

    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牢骚,即他读宋徽宗、李后主时,挺脖深叹:“最可惜的是才子做皇帝,最可悲的是圣贤不做皇帝!”很有见地,很深沉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