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近期新诗作 |
为自己的风景写诗
少木森
茶
茶和诗都该是生活的雅事吧?可雅事照样不是轻松的事。生活里没有轻松的事啊!就像这茶是要“滚水”冲泡出来的,而诗“要用什么浸泡”出来呢?
茶叶不是茶
茶是滚烫的水浸泡后
叶子里流出的像血那样的东西
这就像是我的诗歌
可是 我被什么浸泡过了呢
流出的那一点儿东西
就被读做诗歌
一首又一首
也许有好多首呢
——《茶》
这茶与诗的雅事,是不是被我说得凝重了,说得不轻松了?退一步说,写这样的诗句,感觉就是沉沉的,但似乎也有一种泰然在里面:浸泡吧,只要我们的生命有足够韧性,什么时候我们还真“泡出诗来了”。你看,这不是也有点禅味了吗?甚至是一种“禅式的幽默”了。
期待谁的来临
其实,人是生活在细节里的。艺术是鲜活在细节里的。
有人非常善于写细节、写“幽微”的心理和情绪,常常是在一种看似不经意中,在一种看似轻描淡写中去描模一种“热切”的情绪。我也总想写细节,总想能不能把一二个细节写好?像曾经的诗《守望昙花》那样写的,“一枚月亮是我的心跳”;像小说《海茫茫》那样写,“一只单翅的小海蝇伴着孤单”。今天这一首《期待谁的来临》也是这样写了。你看我在喝茶等人,我没想说出“等”的心情,可我很想“让心情已跃然纸上”。
我觉得这一回,可以巧妙地用一用回环诗的形式,使得那种“期待”或许会有了一种画面感。
期待谁的来临
我泡一壶茶 茶香袅袅
门外有风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门外有风
我泡一壶茶 茶香袅袅
期待谁的来临
——《期待谁的来临》
可惜我画技不行,不然再画一幅国画人物图,再题上这首诗,那会不会更好些呢?!
读故事
生活要是没有故事,要是没有那些故事供我们持久地缱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那样没滋没味,就如《水浒》里李逵说的“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然而,生活肯定不是故事!反过来说,故事是不是生活呢?这好像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慵懒舒适地斜靠沙发,闻着茶香,读着故事,发出细长的鼻息,满心清舒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有人在吵架了,是我的邻居。我去劝了劝,没有劝出什么好效果。我就回来写诗了。
读了一些故事
停下来喝茶
听到邻居又吵架了
我没有看透
故事和生活有什么区别
一样的鸡毛蒜皮
一样的爱恨情仇
当我用故事里的办法和道理
劝说邻居
倒没有像故事那样
圆满的结局
——《读故事》
故事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的那些故事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你看,一整个上午我就琢磨这个问题了,弄得很累。
送 别
送别的诗
多数浸着泪
而我送别了多少多少次
偶尔才含过一二滴泪
——《送别》
我们谁都喜欢美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往往会把我们送别的行为“诗化”了,“诗化”得泪涟涟的,“诗化”得情深意切,我们真的那样吗?不!我要说,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泪,真的没有。我只是“偶尔才含过一二滴泪”。
也许,有人因此判断我是一个“冷漠”、“寡情”的人!是这样的吗?
“远行的人/ 远在秋雨里了/就像一只鸟雀飞去/渡头的船依旧忙碌/争渡 如同鸟雀竞飞/却是 一道永恒的风景”。(《渡头》)
一场离别算得了什么呢?一个人能算是什么呢?不就是和一只鸟雀一样吗?飞去了飞来了,谁那么在意它呢?谁非得认出那一只是谁谁吗?
离情别绪就像是路上的风景,走过了看过了,留下了一点美好的回忆,或者什么都没有留下了,淡忘了,如鸟儿飞过天空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那都是不必太在意的呀!许多时候,也实在是我们不想去在意的!
沟 通
职业的需要,要么你得找人谈话,要么人家要找你说说,这是常见的事。这种事,以前习惯的说法叫谈心,现在一般叫沟通。
谈心也好,沟通也罢,目的基本上只有这么一个:引导着人,统一到一种想法,或者干脆说是统一到一种思想上来。
这无疑是一美好愿望,是一种美好的期许。遗憾的是,结果往往让人郁闷的:对于沟通者和被沟通者来说,假于时间,或给于压力,想法或者思想的一致,似乎还是做到了。甚至,还有一些像是很好地融通了,甚至默契了。入心一想,多数时候这一些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或者错觉。错觉是安慰着我们的,但错觉终归是错觉。
我不说我说了什么话
我只说
我似乎不该说这个话
可我怎么就说了
让你 面对着面
就是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我们的沟通
有人以为这很成功
有人不以为然
——《沟通》
《沟通》是这样的,而《低调》所述写的,也是人心的隔膜、沟通的艰难,也还是人性的问题。
我总爱低头想点心事
这点儿德性 同事当然清楚
有的时候 我只是低着头
什么也不想
同事就问我:又想什么心事啦
我看着同事笑笑
不想说什么
这样的事出现多了
同事就说:
这个人嘛 保持着
低调的生活
——《低调》
张爱玲有一句这样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样的生命体验,让人惊骇,也让人叹服!
远 行
应该说,整组诗中,我最想去打动人的是《远行》了。用什么去打动人呢?是“远方的远方”的那个“精神家园”!是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也许永远也远不可及的精神家园,不然,我们要文学何用?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这是“低调的生活,高调地歌唱”。我觉得这是可取的生存状态,可贵的生存智慧!我很想有这样的智慧!至少,在我的诗里能让人读出这种智慧来!
看到经幡 似乎也就明白了
有精神的树 一直生长
在远方的远方
难怪一曲《青藏高原》
唱得我一定要做这一次远行
韩红现在唱着《天路》了
不一样的歌曲一样的心情
我知道有心情就不算太麻木
有心情似乎就还有目标
目标嘛 也许就一个
——远方
——《远行》
少木森
茶
茶和诗都该是生活的雅事吧?可雅事照样不是轻松的事。生活里没有轻松的事啊!就像这茶是要“滚水”冲泡出来的,而诗“要用什么浸泡”出来呢?
茶叶不是茶
茶是滚烫的水浸泡后
叶子里流出的像血那样的东西
这就像是我的诗歌
可是 我被什么浸泡过了呢
流出的那一点儿东西
就被读做诗歌
一首又一首
也许有好多首呢
——《茶》
这茶与诗的雅事,是不是被我说得凝重了,说得不轻松了?退一步说,写这样的诗句,感觉就是沉沉的,但似乎也有一种泰然在里面:浸泡吧,只要我们的生命有足够韧性,什么时候我们还真“泡出诗来了”。你看,这不是也有点禅味了吗?甚至是一种“禅式的幽默”了。
期待谁的来临
其实,人是生活在细节里的。艺术是鲜活在细节里的。
有人非常善于写细节、写“幽微”的心理和情绪,常常是在一种看似不经意中,在一种看似轻描淡写中去描模一种“热切”的情绪。我也总想写细节,总想能不能把一二个细节写好?像曾经的诗《守望昙花》那样写的,“一枚月亮是我的心跳”;像小说《海茫茫》那样写,“一只单翅的小海蝇伴着孤单”。今天这一首《期待谁的来临》也是这样写了。你看我在喝茶等人,我没想说出“等”的心情,可我很想“让心情已跃然纸上”。
我觉得这一回,可以巧妙地用一用回环诗的形式,使得那种“期待”或许会有了一种画面感。
期待谁的来临
我泡一壶茶 茶香袅袅
门外有风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门外有风
我泡一壶茶 茶香袅袅
期待谁的来临
——《期待谁的来临》
可惜我画技不行,不然再画一幅国画人物图,再题上这首诗,那会不会更好些呢?!
读故事
生活要是没有故事,要是没有那些故事供我们持久地缱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那样没滋没味,就如《水浒》里李逵说的“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然而,生活肯定不是故事!反过来说,故事是不是生活呢?这好像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慵懒舒适地斜靠沙发,闻着茶香,读着故事,发出细长的鼻息,满心清舒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有人在吵架了,是我的邻居。我去劝了劝,没有劝出什么好效果。我就回来写诗了。
读了一些故事
停下来喝茶
听到邻居又吵架了
我没有看透
故事和生活有什么区别
一样的鸡毛蒜皮
一样的爱恨情仇
当我用故事里的办法和道理
劝说邻居
倒没有像故事那样
圆满的结局
——《读故事》
故事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的那些故事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你看,一整个上午我就琢磨这个问题了,弄得很累。
送 别
送别的诗
多数浸着泪
而我送别了多少多少次
偶尔才含过一二滴泪
——《送别》
我们谁都喜欢美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往往会把我们送别的行为“诗化”了,“诗化”得泪涟涟的,“诗化”得情深意切,我们真的那样吗?不!我要说,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泪,真的没有。我只是“偶尔才含过一二滴泪”。
也许,有人因此判断我是一个“冷漠”、“寡情”的人!是这样的吗?
“远行的人/ 远在秋雨里了/就像一只鸟雀飞去/渡头的船依旧忙碌/争渡 如同鸟雀竞飞/却是 一道永恒的风景”。(《渡头》)
一场离别算得了什么呢?一个人能算是什么呢?不就是和一只鸟雀一样吗?飞去了飞来了,谁那么在意它呢?谁非得认出那一只是谁谁吗?
离情别绪就像是路上的风景,走过了看过了,留下了一点美好的回忆,或者什么都没有留下了,淡忘了,如鸟儿飞过天空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那都是不必太在意的呀!许多时候,也实在是我们不想去在意的!
沟 通
职业的需要,要么你得找人谈话,要么人家要找你说说,这是常见的事。这种事,以前习惯的说法叫谈心,现在一般叫沟通。
谈心也好,沟通也罢,目的基本上只有这么一个:引导着人,统一到一种想法,或者干脆说是统一到一种思想上来。
这无疑是一美好愿望,是一种美好的期许。遗憾的是,结果往往让人郁闷的:对于沟通者和被沟通者来说,假于时间,或给于压力,想法或者思想的一致,似乎还是做到了。甚至,还有一些像是很好地融通了,甚至默契了。入心一想,多数时候这一些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或者错觉。错觉是安慰着我们的,但错觉终归是错觉。
我不说我说了什么话
我只说
我似乎不该说这个话
可我怎么就说了
让你 面对着面
就是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我们的沟通
有人以为这很成功
有人不以为然
——《沟通》
《沟通》是这样的,而《低调》所述写的,也是人心的隔膜、沟通的艰难,也还是人性的问题。
我总爱低头想点心事
这点儿德性 同事当然清楚
有的时候 我只是低着头
什么也不想
同事就问我:又想什么心事啦
我看着同事笑笑
不想说什么
这样的事出现多了
同事就说:
这个人嘛 保持着
低调的生活
——《低调》
张爱玲有一句这样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样的生命体验,让人惊骇,也让人叹服!
远 行
应该说,整组诗中,我最想去打动人的是《远行》了。用什么去打动人呢?是“远方的远方”的那个“精神家园”!是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也许永远也远不可及的精神家园,不然,我们要文学何用?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这是“低调的生活,高调地歌唱”。我觉得这是可取的生存状态,可贵的生存智慧!我很想有这样的智慧!至少,在我的诗里能让人读出这种智慧来!
看到经幡 似乎也就明白了
有精神的树 一直生长
在远方的远方
难怪一曲《青藏高原》
唱得我一定要做这一次远行
韩红现在唱着《天路》了
不一样的歌曲一样的心情
我知道有心情就不算太麻木
有心情似乎就还有目标
目标嘛 也许就一个
——远方
——《远行》
前一篇:低调的生活(组诗)
后一篇:[教育闲笔]“崇高”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