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真一如你一如我  —一读少木森诗集《花木禅》

(2005-07-30 15:56:35)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天真一如你一如我

—一读少木森诗集《花木禅》



福建•罗春波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精妙的禅诗,写求道悟道之艰辛和蓦然顿悟的欣悦,更写出禅者“拈花而笑,春在枝头”的纯阳心境。
说起禅,说起禅者的纯阳心境,我就想到佛陀在一部经中说的一则寓言:
  一个人在荒野行走,遭遇上一头老虎,他拚命逃跑,老虎在后面紧追不舍,迎面是一堵悬岩如壁。一根枯藤垂着,给他一线生机,他急急抓攀而上。但抬头一看,崖上也早有一头老虎他吼着,往下看去,追他的那头老虎张着血盆大口。他心惊胆战的悬在半空摇荡,那枯藤维系着他的生命,然而,就在这时,有一只白鼠一只黑鼠吱吱有声,一点点啃蚀那条枯藤,叫人惊魂裂魄。此时,他忽见附近崖间有一粒鲜美的草莓,于是他一手攀藤,另一手去采草莓,将它送入口中,尝一下:味道真美呀!

  这就是禅!禅使人变得简单。你生活中那些烦恼失望,甚至是切痛绝望,纷纷扰扰,错综复杂,纠缠着你,你陷入重围,无法挣脱;那么,你参点禅语点道,那一粒鲜美草莓,使你一下子变得简单。
  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少木森,喜欢《花木禅》的原因吧!李斐先生说:“倘若晴日临窗。焚香烹茗,静室清茶来读少木森的诗,那是再好不过了。”这是一种境界。但我以为在你烦恼苦闷之时,倘能稍静心神来读少木森的诗,那也是“再好不过”的,诗中的淡泊、清幽、超脱、空寂、一无挂碍的氛围可能一下子感染了你,有如“一溪清水穿胸而过/荡漾着很纯粹的兰香”(《弄错情绪》),你就可能“逃出躁闹的街市”,你贴近了自然,你的烦恼苦闷就可能烟消雾散,你的情绪很纯粹,如这幽兰香气。

  “以冻紫的手/乞向/冷瑟的季节/握 夕阳/暗淡如烟蒂/点着/墙下/鞭炮热闹/几时/学会和墙说话”(《墙下红》)这首诗有不少人品评,自然就有不少人喜爱,我是其中一人。它是写花的,写一种叫“一串红”的花,开起来很热闹,像一串串鞭炮,可它很普通,常被种在墙根,俗称“墙下红”。就是单论状物手法,诗也颇让人叫绝,短短36个字,写得神态比现,传神而洗练。当然,它不是纯粹状物,它还是一首禅诗,说穿了这诗正是上文提到的寓言的演绎。生活中,我们遭遇两只老虎前后突击的时候不多,而迎头撞到墙壁的机会却不少。“人心的隔漠如墙,恶意的中伤如墙,谣言的重围如墙,告密的罗网如墙;有时候墙会生出‘伪足’来,追赶你挤压你”,(少木森语)而你如能进入如此境界——学会和墙说话,你的心灵里不正结着一粒鲜美草莓吗?!“季节在一蓬蓬枯草中/埋葬你与我的遥想//遥想是止不住的布谷声声/啼在冬天外面//忘却最寂寞的岁月/忘却无渡的此岸//假如世界真有天真/天真一如你一如我”(《冬原,忘忧草》)这诗写得天真,诗人是天真的,禅也天真,禅者也天真,甚至佛陀也天真,崖上那人也天真。天真,如草之忘忧;天真,如那一粒鲜美之草莓。

  然而,天真并非虚幻和偏见。并非不着边际。相反,《花木禅》写宇宙空间与时间的苍茫,营造出圆融的意境。往往使人挣脱虚幻和偏见,因感悟而获得真知,把握事物的本真。“一百年/老了许多人死了许多人/而被随意抛下的一些风景/沉浮,在季节的冷暖中/永久的回声依然是风”(《白杨林初霰》)。“又该是敲木鱼的时候了/阳光响亮的西天 又深又远”(《古莲的传说》)。“秋风凉了,夕阳凉了/散落的蝉音演绎什么/树叶儿纷纷扬扬”(《散落的枫红》)。“人生如梦”这感慨是深沉的,同时也颇消极,少木森的诗也有此感慨,只是他努力祛除消极情绪,在禅境中探究着人生目的性和宇宙存在性的契合。“不再流浪你不高兴么/挂鞋作/钟/历史/嘶哑地/撞响所有寺庙//你不走了/但还是有人去化缘”(《僧鞋菊》)。“几许浮云/几许凉风/从你头顶掠过/山前旧日/雨儿三二滴//临风听暮蝉/绝域苍茫”(《观朝槿》)。“诗曰—一/太白邀过/东坡约过/依旧圆于中天/那轮 秦时回过的月”(《月光》)。这既是一种苍茫,又是一种潇洒,一种以人为主体的随缘任弦、无为而无不为的高境界。有时,少木森更是潇洒到十分自信,自信自己离英雄并不远。“设若血能开成鲜花/该是所有人的血,不唯英雄”(《红木棉—一英雄花》)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少木森说:所有人的血都可开成鲜花,不仅仅是英雄的血。这且歌且泣的吟唱,回荡着历史沧桑的声音,簇拥着人的沧桑容颜和洒脱心态,且饱蕴天真。

  天真,可以说是人对自然的回归,自自然然,洒洒脱脱,便是天真。但无论是佛家道家如何主张回归自然,都不是原生态的回归,原生态是愚顽、麻木不仁的,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可怜。而带着文化的回归,才是博大的,是以人为本的天地人合一,是顺应自然而又驾驭自然的人类精神和意识的回归。庄子曰:“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我们当效法远古之圣人,安于顺乎自然之性,而不安于违逆自然;努力克服普通人易安于违逆自然之性,而不安于顺应自然的弱点。从而达到“知慧外通,达大命者随”。(《庄子•列御寇》)足见,回归自然是一种智慧,一种文化,精深而博大。“扫叶老僧蚕食着/寒寺的萧索 遗下/一声又一声宁静/如钟 敲瘦老朴树的黄昏//人到忘机处/只让人心随落叶 一洄一荡”(《远远的一声是你》)。“津津有味/我把你望成风景?你把我望成风景?”《桂树》)。“一笑/而你成 斑竹一枝”(《斑竹》)“梨花一枝春带雨/那该是谁的泪 竟如此/楚楚动人 挂上我眼角”(《梨花》)。少木森是想让这浸透着文化浆汁的回归,带着历史苍凉感濡染人们,同时也带着智慧之美启陶人们,使人“知慧外通,达大命者随”么?真是,一派的天真可掬!

  “历史乃是一册泛黄的古籍/写满谶语任人破译/深浅横斜疤痕裂缝/是某位先贤额际的光辉/以一幅生禅的风景破译我么”(《梅桩盆景》)我想,少木森的确是需要破译的,尤其是在商品大潮鼓涌得人心浮躁,文化人纷纷改弦更张,下海捞腥的今日,能“小炒”股票,发点小财的他,竟无大的“金钱欲”,而一味的淡泊、清奇、纯阳、天真等等,似乎颇有些“愚人自乐”的味道了。只是读这诗又的确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我愿意跟着少木森当几回“愚人”,一道吟诵:”假如世界其有天真/天真一如你一如我”

  有人这样说:我们的文化就是“愚人们”创立的。这话如果不是嘲讽,那么说这话的先贤其实也十分天真。
  这世界真有天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