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标签:
文化化学育儿 |
分类: 化学教学 |
摘要:
化学平衡是化学重要的理论,是高考历年来必考点之一,对于平衡图像的考察特别能体现理科素养,因此平衡图像提成为高考青睐的题型之一,今天我就对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类研究。
类型一:速率时间图
有关速率时间图是化学平衡图像题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在考试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个是V正
双速率图一般以变化著称,经常考察平衡移动的条件以及转化率的大小等等问题,是有技巧的:
口诀是:C
首先明白一个前提就是:浓度、温度和压强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例题: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D.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1·min-1
此题选d
此种图像比较简单,根据图像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三方面的知识:第一: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少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加的是生成物)第二:根据浓度或者物质的量的变化可以求出速率或者速率比;第三:根据△n或△C
【例】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例题分析:
根据△n
t2时,MN的物质的量正好相等,但是平衡是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是平衡。B错误
t3
根据图像可知t1
类型三:
其实做此种图像题还有更简单的做法:
【例】
4.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例题分析:根据口诀,交点放大,可以判断此平衡是放热和而且分子数是变大的,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B
类型四:物质参数
这种类型的图像表面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不会分析。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设计此图像的本意在于考查学生会不会通过比较来得出结论,实际上就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题技巧是:单看一条线,整看辅助线。首先先单看一条线,无论有多少条曲线都忽视掉,只看一条,记住在这条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等温或者等压的,然后根据横坐标(压强或者温度的升高)纵坐标物质参数的变化(变大或者变小)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从而能够得出反应的一些特征。看过一条曲线之后我们只能得出平衡一方面的特征(比如说吸放热或者分子数变化情况),还要在看一次,这次是整看辅助线:整体看,记住要做一条x轴的垂线,这条线段一定会交多重曲线的每条曲线于一点,这些点上都是等温或者等压的(视x轴的物理量而定),然后通过y轴上物质参数的相关变化来得出平衡另一个参数的性质。
【例】 3R(g)
表示(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B)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
(C)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
(D)达到平衡时L的转化率
例题分析:单看一条线,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升温,物质参数会变小,先看A 升温平衡像正反应移动,R的质量分数会变大,A排除!B选项:G的转化率也会变大,B排除,D也错误,这样一下子可以判断出C是正确的,此题比较简单,不用我们再做整个的辅助线就可以解决。
经典的平衡图像题目可分为以上四种类型,教师在课上可以很好地通过平衡图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化学学科的理科思想,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是对这四种图像解题技巧的总结:
|
类型 |
实例 |
解题技巧 |
||
|
横坐标 |
纵坐标 |
图像 |
|
|
|
t |
|
|
|
C |
|
|
|
|
|
转化比等于系数比等于速率比 |
|
|
物质参数 |
|
|
先拐先平数据大;交点放大。 |
|
|
物质参数 |
|
|
单看一条线,整看辅助线。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