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2015-10-17 13:03:48)
标签:
补录以前工作 |
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的多种信息渠道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得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因此,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教育范围,孩子的成长受着多重教育主体的参与。这其中家庭是最早的,最亲近的,也是最经常的教育主体,它既有言传身教又有环境濡染,既体现对孩子的关爱又体现家长自身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浸透亲情,持续不断的教育。在许多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家长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教师。当然,有的家庭培育出好的公民、好的人才,也有些家长耽误了孩子的一时甚至一生。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说人在幼时养成在习惯,就象人天生自然固有在一样,难于改变。“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小养成在小小习惯,可以成就日后人生在大未来。
在习惯培养中, 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的每一个习惯在培养,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下面我就与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方面做以下交流,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
1.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 最深的人, 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 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从电视上曾看过这样一幅画面: 一位儿媳给自己的婆婆端 来洗脚水,她的儿子看到后也主动给她端来洗脚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还看到过一位父亲批评他的儿子: “你这几天总玩游戏机, 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您猜他儿子怎么回 答他的: “你还说我呢,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的玩呢?”一下子弄得这位父亲说不出话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良好形 象,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都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
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与孩子沟通这个问题也许是困扰家长的一个普遍问题。 如果经常以一个较为严厉的家长的角色对待孩子,可能时间长了,孩子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了,代沟也许会越来越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但是如果家长老是与孩子”嬉皮笑脸”的胡闹,把握不好分寸,也很难树立应有的威信。因此我建议,家长最好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样和孩子沟通起来会轻松地多。但是不能由着孩子的脾气为所欲为,应以一个朋友和指导者的角色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她的同时在无形的 交流中引导她。既然是沟通,那自然是相互的,家长要做好榜样, 经常和孩子聊天,而不是从不和孩子交流,出现问题了,然后再纠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聊天。其实这要靠家长长时间的努力, 时间长了, 孩子一定会喜欢和你聊天,沟通的。 相信大家都是一个好朋友似的家长。 如果你找到一种感觉,每天陪孩子聊天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就对了。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愿意与你分享在学校的任何事情,孩子 对你说学校的某件事时,如果觉得孩子理解或做的不对,都不要立即反驳,或者是直接批评,如果还没等孩子说完,你就火冒三丈, 孩子这时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不对,惹您生气,那样孩子下次再说时,就会迟疑该不该和你说,次数多了,他们就不会再和说心理话了。学会像他们身边最好的朋友一样,理解他们,才能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当他们能把同学之间最秘密的事儿都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时,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才能时刻真正把握他们的心理。学习 上也一样,成绩固然重要,但每次成绩出来时,咱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 要让他们感觉到成绩虽重要, 更重要是让他们看出学习上暴露出的问题,下次改进,久而久之,你就是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了。也愿意 敞开心扉,每天像个小鸟一样,跟在你身后,说个不停了。
3.家庭教育中夫妻应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孩子同样需要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 父亲在孩子的潜意识 里产生的是一种威严的感觉, 实际上一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喜欢以父亲为榜样,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学到刚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现在有很多 孩子缺少阳刚之气,与父亲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从母亲那里, 孩子学到善良,体会亲情。所以,父母双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 夫妻双方应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在培养孩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上, 夫妻应及时沟通达成共识; 当批评孩子时,双方应态度一致,不应该一方讲原则,严格管教, 而另一方则纵容溺爱;在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上,双方不应互相推委,而是尽己所能,给孩子以最大的帮助。父母不应该应该孩子面前争吵,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或其它孩子,有不同意见可以避开孩子去讨论解决。因此,父母双方一定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共同承担教育 孩子的任务,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父母的双重教育下健康成长。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 的习惯。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小学一、二年级就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
1.家长在家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安心、 充分 学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 (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 (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说的是在战国的时候,有 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 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 理丧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 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 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 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 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这个时候,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在孩子学习和专心活动的时候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都有责任,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使孩子在学 习过程中不受到人为的外力干扰,鼓励孩子静心学习。如当孩子做作业时,爷爷奶奶在看电视,而且电视声音非常大,爸爸妈妈在大声聊天,试想孩子怎能踏实的认真学习呢!同时,模仿是加强学习 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因此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 如读书、 看报等, 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共同学习则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 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玩游戏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 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达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可能 会对我们说: “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为空 话。
3.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 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 致成绩差,我们是应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怎 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我们该 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样才能把他的成绩提上去,多关心他 的学习情况。不光学习,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
4.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能力。有些题目必须让孩子先思考,虽然他的想 法有时候不正确,但孩子究竟有了思考的过程,不能养成每次写数 学作业,就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一会又喊“妈妈你来看看 这题”。时间一长,不会思考了,每次都是妈妈你来看看。所以, 假如你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 请你对孩子说, 多读题目自己试试看。 你可以在孩子作完了作业,再给孩子检查,假如真的有不会的,你 可以再给他讲解。 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思考, 而不会事事都依靠你。
(2)做题认真的习惯。不少孩子做作业时只顾赶进度,很少顾 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 题。有的学生今天布臵的作业他完成了,可是收上来一批,对的没 几题,这样的学生对作业的质量不负责任。也许我们一些同学已经 养成了家长检查作业的习惯,他只对作业任务负责,而作业质量与 他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利孩子的后续学习。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不是说作业一写好往旁边 一扔或是迅速的收进书包里, 代替这种行为的是要能养成检查作业 的习惯。建议您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应该教孩子从细 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 答、漏单位等,二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正意见, 建议孩子重新思考。 (当然实在不行再进行提示)三放手让孩子自 己去检查作业,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 21 天的反复训练,所以家长千 万不能急躁。 而坏习惯的养成却很容易, 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事实也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3)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情况,认真听讲 的上课每个环节都很积极;不认真的手上小动作不断,还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如果这样的一个听讲状态听进去的东西会有多少? 其实,孩子不听讲的原因和相应对策有以下几种: a.有的孩子心比较散,容易分神。我发现上课时爸爸妈妈到学校比较急, 今天是给孩子送书, 明天是给孩子送作业、 送文具, 你想孩子这样丢三落四地的,生怕老师发现后批评他,这种状态能 安心学习吗?因此家长要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使他回到 学习的境界中去。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晚上,家长在孩子做好作业 后,让他自己检查,并把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比如铅笔是否削好,明天的课本是否准备好,作业是否放到书包里去了。一切结 束以后,家长可以陪伴着孩子看书阅读,让孩子静下来。在陪孩子看书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要随意走动,也 不要随意讲话,保持安静。b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或者基础比较差,学习难度较大,也许孩子和任课老师的关系不融洽,家长应该到校和孩子的老 师进行沟通,消除隔阂,共同商讨制定整改方案。
(4)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 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 烦躁。 有的家长一看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不会, 气呼地就上来了: “这 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真是笨死了,上课你都干什么去了! ”这 样的厉声斥责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问你,你不但不帮助 他,反而训斥他,那以后孩子有不会的地方根本就不敢问,也不想问了。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个父亲给孩子讲题,讲了一遍孩子不 会,他温和地对孩子说: “爸爸再给你讲一遍。 ”孩子还是不会,他 也没有失去耐心,直讲道第五遍的时候,孩子还没会,爸爸也没生 气,孩子这时反倒不好意思了,说: “爸爸,让我自己想想吧! ”后 来孩子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把题做出来了。
(5)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 认真复习和预习,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 积月累,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我们老师有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读书并要求家长签字,有部分家长这一点就做得不够 好,要么觉得觉得很烦躁,根本不理会,要么随便把字签上,这样 都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和预习习惯。
家长们,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 好习惯在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不是通过开一两次家长会就能解决问题的, 好习惯在养成要在孩子们各个成长阶段不断进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你们在孩子将在我校度过最美好在六年童年在学习时光,我们还将相伴六年,我们将牢记学校办学宗旨,即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希望今后我们多沟通,多交流! 我在电话号码公布公布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内,我也随时欢迎各位在座的家长朋友的来电来信。我们也相信,我们在老师是一流的,我们的孩子更是一流的,并借此机会祝愿各位家长 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