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辉县沙窑乡的太行群山中,有个叫“郭亮”的村子。它位于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山崖上,六百多年来,村民欲出山,必须上下攀爬天梯,一条几乎呈90°贴着山壁的石梯,垂直高度达两百米。
(没拍到天梯,在网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张,也是局部的。十分谢谢原作者)
1972年春节后,在村支书申明信带领下,十三位村民硬是用铁锤、钢钎,花五年时间,在绝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一条高四米、宽六米、全长1250米的公路!
(就是这样的绝壁啊)
(我们坐车来到了挂壁公路的入口)
郭亮挂壁公路,也称“郭亮隧道”,它蜿蜒在“山肚”中,离山壁外部不深,也许是考虑隧道的照明问题,两里半长的隧道开有35个“天窗”,或大或小,人们穿越其间,完全可借助自然光通行,汽车自带光更不用说了。
(大天窗,帽子上方可见大转弯后的另一大天窗以及再往上的小天窗)
这里的山石属于石英岩,坚硬而脆,在没有机械工具的当时,要凿通这样的隧道,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想起了愚公,他带领子孙挖的就是太行山,不过,故事是提倡和宣扬一种精神。想不到,现代就有这么一些太行山人,坚持不懈地挖山,践行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看到嶙峋的坚石、弯曲的隧道,从心底里赞叹这些用力量,用血汗,甚至用生命创造奇迹的现代愚公。
(天窗前望另一个天窗)
(看到照片上的红点了吧?那也是个天窗,红点是游客的外衣)
在隧道里拍照片,天窗是最佳的调光师,它营造出或幽深或明亮的场景,用正光、侧光或背景光丰富着原先单调的画面。
我追逐着光,游客也像是追着光,一厢情愿地认为像是当年勇士追求隧道尽头的光……
(隧道唯一段露天道路)
(快到郭亮村山崖顶了)
(仰望山崖顶)
我们在郭亮村山崖顶的活动,放在下一篇记叙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