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在瘦西湖北岸看到了连接小金山的玉版桥,下篇就记录跨上玉版桥后的环游吧。
玉版桥以白玉为建材建造,造型如玉带状,化坚硬为柔美,真叫绝了。
过玉版桥,便上了小金山,它原名长春岭,清代中叶,扬州豪绅为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湖西北开挖新河,挖出的土堆于此,便成了小金山。
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固水活,文人雅士很喜欢这座小岛。
(“风亭”是小金山最高建筑,记忆中此亭建于高处,疑似)
(这是一棵植于唐代的银杏,后遭雷电劈断,现看上去树干上绿叶葱茏,原来是后人在银杏旁种了棵凌霄,凌霄攀援而上,春末夏初,花红叶茂,似枯木逢春)
到小金山,急着要去看的当然是钓鱼台了。
一条长长的石堤伸入湖中,堤端,立着一座重檐四角攥尖顶方亭,“钓鱼台”匾额挂外,“吹台”匾额挂内。
方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建筑的“框景”手法,在三向临湖面,各开出圆月洞门,西月洞框住五亭桥,南月洞斜锁白塔,北月洞展现绿树琼花,站在亭中,见画框中的自然美景,真是快哉。
离开小金山,往南过桥便到了园中园“徐园”。徐园原为桃花坞韩园,1915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烈士徐宝山军长,构建为徐宝山祠堂。
徐园的东部濒临瘦西湖。瘦西湖自西门由南北向转走东西向后,到小金山又转折为南北向,所以徐园在瘦西湖的西岸了。
在这里,河道很窄,有座木质平桥架在黄石之上,对岸建有四方凉亭,桥名“春波”,是瘦西湖美景“四桥烟雨”之一桥。



(春波桥上拍游船,你我互拍,各成他人景)
(徐园门前的古装女)
从徐园出来,我们便沿着瘦西湖西岸一直往南,堤很长,岸边栽满柳树,是瘦西湖美景之一——“长堤春柳”。
初夏时分,天不算热,但走多了路,还是有点热,微风吹来,柳枝轻拂,心中多了几份凉意。
约莫在长堤上南行了三四百米,到南门了。我们在南门水码头,坐上游船,沿湖北上,经小金山折向西行,直到西门水码头。游船上的见闻,请见下一篇《荡舟瘦西湖》,这篇《环游》后半段,是我们在西门水码头下船后步行游览二十四桥景区的记录。
下船后,最先入眼的是“熙春台”,它是扬州盐商为乾隆帝祝寿而建的,清末损毁于战乱,1986年依旧存资料复建,建筑两层,前置抱厦,重檐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
熙春台旁建有“十字阁”,其平面呈十字形,两层,中间为攥尖顶,四面为重檐歇山顶,亦覆绿色琉璃瓦。
二十四桥景区大部分建筑都有皇家园林的风格,庄重大气。
二十四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为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24个台阶、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均与24有关。游客大多会上桥走一走,在手机有拍照功能的今天,大多会在桥畔留个影。


站在桥上和桥东堍的曲折水上平台上,环览四面,也十分有味。
同上篇一样,把照片的文字合成诗一首,名《瘦西湖画境(二)》。
附上我们瘦西湖环游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