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楼房,有层级,有门窗,有屋顶,有人住。
这是碉堡,有厚墙,有枪眼,有哨位,有角堡。
它们是碉堡式的楼房,为防洪涝,更为防范匪患。
它们与福建土楼有着相似的功能与作用,不过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变革式的,碉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融合式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侨居在海外的开平人,或是归国的侨胞,为了家眷生命安全,保护家族财产,请外国人设计碉楼蓝图在家乡建造,于是一幢幢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开平土地上立起,最多达三千余幢,现在遗存一千四百多幢。2001年,开平碉楼和村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力村碉楼群,是其中的一处。
中国建筑以木为主,西方建筑以石为主。木结构,建高难;石建筑,筑高易。开平碉楼兴盛时,在大城市,以石建楼已采用,但在农村,却是鲜见。碉楼大多在三层以上,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以及大部分建筑材料,都需采用西方的。用现在的眼光看,没甚稀奇,可在百年前、在乡村,是多么的稀罕!况且,它们处处散发着“洋气”。
(振安楼,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1925年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建筑的三楼用七个托脚<</span>与中国建筑的牛腿梁功能相似>出挑平台,以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敞廊正面上下都饰有广东传统雕塑工艺“灰塑”,三楼顶正面饰有变形的西方“山花”,三楼和四楼女儿墙饰以绿釉宝瓶栏杆,窗子上方饰有拱形窗楣。显示的味道有中有西,西味更浓)
(龙胜楼,由侨胞方文龙、方文胜兄弟于1917年合建,自力村最早的一座碉楼,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门楣施与西方山花、拱券,第三层用十六个托脚出挑平台)
(养闲别墅,建于1919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层。五楼为退台式柱廊,两角建有角堡<</span>俗称“燕子窝”,可居高临下射击>,楼顶建有山花)
(云幻楼,建于192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层。下同)
(叶生居庐,旅港同胞方叶生于1930年建造,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四层。下同)
我们进入碉楼参观的是铭石楼,由旅居美国华侨方润文于1925年建造,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五层,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座碉楼。
(主人有三房太太,二至四层,每房一层)
(屋内陈设豪华,尤其是三姨太房间,照片为有西方巴洛克风格卧床的床背,红木镶嵌贝壳则是中国工艺)
(前为附楼,青砖平顶,主要功能为厨房,兼放农具。主楼第五层正面为宽广的拱券立柱敞廊,四角悬挑角堡)
(悬挑角堡,可观察,可射击)
(拱券与立柱,柱头仿希腊爱奥尼柱式)
(五层楼顶中间的六角凉亭,立柱及拱券为西式,亭顶为中式六角攥尖顶,饰中式琉璃瓦)
在五层楼顶,可看到周边的其他碉楼。
(养闲别墅)
(云幻楼)
(左为居安楼,建于1922年;右为安庐,建于1926年)
(逸农庐,建于1929年)
出铭石楼后,团友们去看村民的文艺表演了,我和太太自行往西,去看了球安居庐和耀光别墅。
(球安居庐,旅居美国华侨方富球于1920年回乡建造,门楣彩画装饰,三层正面两角悬挑角堡,建有拱券方形柱廊)
(耀光别墅,旅居美国华侨方富耀于1923年回乡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门楣彩画装饰,第三层正面悬挑并设拱券方形柱廊,女儿墙饰广东工艺“灰塑”)


百年前,中西文化融合之声在南国乡村响起,这是前奏,百年间,虽有曲折,但始终没断,我相信,高潮还在后头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