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天游峰
在天游峰山麓赏景后,我们便从前山登天游峰了。
天游峰海拔高度408米,相对高度只有215米,攀爬应该不是很累,第一目标:半山亭。

从山脚到半山亭,像是在钻山洞,两侧峭壁,头顶岩石,黑咕隆咚的,刚进去时,以为爬上一段就可见天日,没想到,是无休止的向上台阶,当见到光亮,走出山的夹缝,竟然已到半山亭了。
事先没想到是这样登的山,颇为惊奇。当看到其他游客是从旁边明道爬上来的,不觉欣喜有这样的体验。

(一对外国夫妇,在我们身后爬出了山缝)
半山亭是天游峰的观景平台之一,朝下俯看大草坪游人和弯曲的九曲溪水,往上仰视晒布岩和峰顶,视野十分辽阔。




离开半山亭,沿着台阶,不久,就到了“茶洞”。
其实茶洞不是洞,确切地说是块小盆地,是被几座山峰包围着的高台平地,种植着成片成垄的茶树。据说品质好的绿茶,大都产于云雾山中,这茶洞日照短、湿气重、云雾多、温差大,想必是出上品茶叶之处。

(通往茶洞的路上,亭子是有名的“一览亭)”

(茶洞中)
从茶洞往上的山道,就显示出天游峰的精彩特色了。在上篇博文中介绍过,天游峰南侧是近90°的万仞山壁,这条登山道基本上就是沿着山脊往上,只要你愿意,随时停住脚步,就可欣赏到悬崖下的美景。


“驴友”的先辈徐霞客先生登临此道时,看到此景,留下了“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的赞美。
据称,天游峰名称来源于“走在山脊,宛若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如果遇到云雾飘渺之日,真有此般意境。
我是一路向上,一路拍摄,直到一览亭。




在一览亭休息时,回放拍的照片,偌大的山水似乎成了盆景,脑海中不禁浮现了四句诗:人流鱼贯过脊顶/悬崖峭壁不惊心/曲水丹山赛盆景/天上一游倍觉亲。回来后,依律作了修改,放在这儿,献丑了。
人流鱼贯过脊顶,峭壁悬崖不怵心。
曲水丹山如盆景,一游天上倍觉亲。
过了一览亭,山道就不再沿着脊背走了,但九曲溪还会时不时地在眼前流淌,真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一览亭已在脚下)



到山顶了,有座“天游阁”,看样子是清末民初的建筑,两层两檐。有意思的是,二楼回廊挑出一楼的檐脊,像是两座建筑的叠加。
天游阁二楼是“宋-美-龄舞厅旧址”,一次跳舞就出名了。
天游阁右侧是后山的下山道,我们便从那儿下山了。


(途中,碰到一伙年青人坐在凸出的岩石上休息。我说,给你们拍张照。他们说,好唻。一二三四,五六七——)

(快到山脚,又见到九曲溪了)
十分感谢博乐孙鹏老师推荐该文上《草根名博》“衣食住行”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