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大院:中国民居艺术馆
王家大院在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是清代民居集大成者。
有人称,王家大院半座城。此话不虚。按习惯思维,“院”比“堡”小,可王家大院有五座堡,龙凤虎龟麟,大小院落231座,房2078间,总面积达25万平米,比故宫还大。你说,大不?
王家大院,顾名思义,由王氏家族所建。五座堡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近四百年间陆续建成。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构思巧妙,功能齐备,建筑工艺精,文化品味高,被誉为“中国民居艺术馆”。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跟着我的镜头看看吧。不过,时间紧,我是走马观花,要委屈你了。
现在对外开放的是龙堡——红门堡、凤堡——高家崖和王家祠堂。祠堂没进去。就先随我们从高家崖东门进去吧。


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至十六年(1796-1811年),是五堡中建得晚、面积小的一座,大小院落35座,面积近2万平米。
高家崖有两个主院,都是三进式四合院,典型的北方民居格局。与其他四座堡一样,高家崖建筑群依山就势,南低北高,主房向阳,有二楼的主房,依山势,底层为砖石窑洞结构,二楼为梁柱木结构,东西是厢房,主从有序。建筑自然质朴,充满乡土气息。


高家崖相对其他堡来说建筑少些,但还是院落接院落,房间连房间,为照顾游览线路合理行进,走后门入偏门是常有的,我犹如进了迷宫,难辨正院偏院、主室从室,只有靠落进院内的阳光,才知道东南西北方位。
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人物使用建筑的规制是很严格的。王家大院的主人最高是富商,在建造时,他们是不敢擅用文武官员才可用的屋顶和构件的。但在民居可用的范围内,则做得极为精致,如照壁、影壁、垂花门、隔墙、门墩、门楣、雀替、落挂、瓦当、漏窗等等,大院中,堂有楹联,门有匾额,或颂德,或立志,或垂教,或怡情,有较高的文化品味。



(部分照片拍于红门堡)


高家崖的西头是红门堡。两堡之间由天桥相连。

(高家崖望到的红门堡高大的堡墙)
红门堡建于乾隆年间(1739-1793年),规模较大,大小院落85座,面积2.5万平米。
过天桥进入红门堡后,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部分房舍。从布局上看,红门堡似乎比高家崖简洁些,从南到北一条主道贯通堡门和北堡墙,主道两侧各有三条平行的支道通向东西,所有主院大门均开在支道上,主道与支道道构成家族的姓氏——“王”字。

(主道,由北往南拍)

(主道,堡门楼南往北拍)

(支道之一,东往西拍)

(支道上向南开的院门。支道上所有主院大门均朝南开)

(一座院子中的“兰桂园”,具有南方园林的特色)

(堡中一座院落的门,像是一座古城中独立的门户吧)
在看了部分院落后,我们登上了堡墙。堡墙很高也很宽,可俯视堡内的所有建筑。
粉墙黛瓦,黑白相间,很有味儿。院子中的屋顶,大多是北方常用的硬山式,次之为半坡顶,也有少量的卷棚顶,加上部分女儿墙、风火墙,纵横交错,明暗层叠,壮观而细腻,难怪称之为“民居艺术馆”了。

(北堡墙,西向东方向)

(西堡墙上拍西北部建筑)

(西堡墙中见拍中部建筑)


(苹果林硕果累累)

(南部建筑)

(南堡墙,西向东方向)

(红门堡门前的大照壁)

(红门堡正门)
出得大院,坐在台阶上等人,闭上眼睛,只有黑白两色,脑海中,只有大全二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