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藏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佛城”塔尔寺
塔尔寺,一座不只有寺院的“佛城”,一座完美融合汉
藏建筑艺术的佛教殿堂。
——题记
塔尔寺,在青海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上。虽然对藏传佛教知之甚少,但知道藏传佛教中有个格鲁派(俗称黄教),其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塔尔寺。
其实,这只是小儿科的知识,到了塔尔寺,才对它何以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和它的艺术价值有个认识,尽管还是肤浅的。
原以为,塔尔寺是一座寺院,其实,它类似一座城,各类殿宇、经堂、佛塔、经院、僧舍分布在“城”中各处,占地600亩呢。塔尔寺作为佛教圣地,不仅有始建于1379年的大金瓦殿以及明清两朝增建的小金瓦殿、大经堂、长寿佛殿等,供奉着诸多佛像,还是青海省最高的佛学研究中心,城中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佛学院,还有历代到过塔尔寺的达赖、班禅的行宫和活佛的住所,以及年迈僧人的福利院、藏医院、商店等。塔尔寺,在我心中形成的概念,不只是寺院而是一座“佛城”。
塔尔寺各类殿堂的布局与一般寺庙不同,下面这组照片的顺序也就没了规矩,或许还有名称不符的,请知情者告知,先谢了。

(西门塔)

(塔尔寺殿宇大多依莲花山而建,在山顶拍到的寺前广场)

(寺前广场)

(寺前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建于1776年,据传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绩而建)

(莲花山山顶的“吉祥行宫”,系为现班禅而建)

(大经堂和大金瓦殿)

(时轮大塔)

(九间殿,供奉文殊菩萨、宗喀巴等佛像)

(显宗学院门口)

(显宗学院内的大院)

(长寿佛殿,又名小花寺)

(护法神殿,又名小金瓦殿)

(护法神殿内)

(护法神殿后面外观)
不知道各位在看照片上的庙宇建筑时,有什么感觉?
我们是一到塔尔寺就登莲花山的,在山顶上往下看时,确实大为震惊,这里的大部分殿宇竟然建的是汉式古建筑的屋顶,塔尔寺可是藏传佛教啊!下得山来,来到不同的殿堂,真正感知到了塔尔寺佛教建筑的汉藏艺术风格。
我们知道,藏族建筑是平顶的,其佛教建筑大多在平顶上放些法器、吉祥物等圆塑,而塔尔寺的重要殿宇的顶部,大多采用汉族古代殿堂的形式,如大、小金瓦殿,采用重檐歇山式,九间殿、大法堂等是单檐歇山式,还有一些四角攒尖式、卷棚等。单看顶部,真以为是汉传佛教庙宇呢。这些建筑的檐下,大多是藏传佛教建筑的风格,鞭麻墙,墙体外饰金刚时轮和铜镜,或有梵文咒。汉式和藏式两种不同建筑风格在塔尔寺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而且不是一座两座,加上纯汉式的、纯藏式的楼阁,真算得上中国佛教建筑之大观了。
媒体上介绍塔尔寺旅游,大多数说到塔尔寺看“三绝”——壁画、堆绣和酥油花。其实,前两样在其他藏传佛教庙宇都能看到,只是酥油花少见些。如果要我说塔尔寺的看点,我认为就是众多且集中的融合汉藏艺术风格的佛教建筑。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各位看过笑过则了。
再放一些庙宇建筑的照片吧。



(以上两张基本上是汉式建筑风格了)

(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酥油花馆”内的藏经楼,十分明显的汉顶藏体的佛教建筑)

(细拍藏经楼屋顶。汉式古建筑风格为主,辅以藏传佛教之时轮等宝物)


(以上两幅为酥油制作的艺术品。相传,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时,当地僧人本想在每尊佛像前放束花,但天寒地冻,无处采花,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后“花”的范围扩大并传到塔尔寺。酥油熔点很低,都在严冬时节制作,开春即化。塔尔寺专门造了间冷冻赏花房,放置酥油花供游客隔着玻璃观赏)

(正门后部,现游客中心)
在即将离开塔尔寺时,四周天空阴云重重,像是下雨的样子,唯独塔尔寺上空阳光灿烂。真是奇事,太阳也眷顾这片土地,连司风神、司雨神都不敢贸然闯入菩萨的领地。呵呵,玩笑话,信则有,不信则无也。

塔尔寺,一座不只有寺院的“佛城”,一座完美融合汉藏建筑艺术的佛教殿堂。我庆幸女儿行前选择了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