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2012-08-25 07:42:32)
标签:

西双版纳

傣家村寨

竹楼

知青历史

旅游

分类: 中华漫步

 

    到西双版纳,去看看傣族竹楼,是行前的愿望之一。因为我的同学曾在那里生活过。那时,我们去了江西,他们去了云南。

    一早,导游带我们去了景洪市郊的一个傣家村寨,接待我们的是傣族姑娘阿玉,村寨的名称忘了,就叫“阿玉的村寨”吧。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阿玉的村寨在我的眼中,是个向游客开放只一两年时间的景点,基本上保持着傣民居住生活的原汁原味,还没有刻意营造“全景式的”、“历史性的”傣族风貌。

    到傣家,看竹楼。竹楼是傣民的典型建筑。在阿玉村寨看到的竹楼,我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旧竹楼。传统的竹楼为木竹结构,以木立柱,以竹当板(楼板、墙板、顶板),茅草盖顶。随着砖瓦的普及,已有相当一段历史时间为砖木结构了。我这里所说的旧竹楼,就是指保持着老竹楼的样式和功能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旧竹楼一般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栓养牲畜的场所,上层住人。阿玉的家就是旧竹楼。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阿玉家的下层局部)

 

    阿玉引我们上了她家的上层,大家赤脚进了客厅。客厅很大,也很简陋,除领袖像、电视机和几个矮柜,就是接待我们的几十把小木椅。进门右侧是两间相连的内室,傣族的风俗是禁止外人进入内室的,连开门看一眼都不允许。

    阿玉操着普通话,向我们一一介绍。村寨曾接纳过近百位上海知青,当听到知青生活的艰难、婚姻的无奈和为村民引进蔬菜种子,不由得触动心境。对这个涉及几代人的苦难,社会上竟有人为之涂脂抹粉,说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必需,大言“青春无悔”,“悔”为自主选择后的感触,那时哪有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应是青春之无奈也!尽管一二十年后,知青中的佼佼者成了政治、经济领域的主角,但也只能说明他们有坚强的心、聪慧的智。倘若不浪费这段宝贵的青春,他们会更加出色。而更多的知青,青春被苦难淹没,一生为温饱挣扎、为生计劳累,直到现在。

 

一部血泪知青史,刻骨铭心难忘怀。

非是无悔是无奈,大灾大难苦几代。

 

    有点扯远了。阿玉不允许在客厅拍照,所以没留下上层建筑内的影像,再放几张村寨里的旧竹楼照片吧。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第二类是新竹楼。所谓新,只是相对旧竹楼的功能和建筑用材而言,其结构形式还是竹楼。阿玉的村寨在平原地带,已没有山中瘴气弥漫、野兽出没的环境,因此一些新建的竹楼,将下层也辟为房间,不再架空,上层神秘的内室也朝外开了窗户,建筑材料则更多地用水泥、钢筋、砖瓦,建筑格调上,装饰趋向精美,色彩趋于艳丽,有靠拢泰式建筑风格之趋势。这种变化,是对传统的发展还是糟蹋,估计争论不少。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第三类则是改建或新建的商业竹楼。这些建筑仅保留着竹楼的外观和基本结构,功能则完全由商业业态所决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商业竹楼很注重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大多有热带亚热带植物营造氛围,在建筑装饰上更讲究经典“傣”味和“泰”味。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在阿玉的村寨,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小时,只是浮光掠影拍了些竹楼的照片。

    最后题外补充傣族的家庭现象,阿玉告诉我们,傣族人重女轻男,生男孩叫生了个“赔钱货”,因为成年后,男子是“嫁”到女方家的。在傣家是女子掌权,当然,责权也是相对应的,女人干活,男人休闲。在阿玉村寨,职务最高的是妇女主任。

    这不,在阿玉村寨还真没见到几个青壮年男子呢,出来做事的都是女人。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傣族竹楼——《云南映象》No.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