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城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少(572人)、面积最小(0.44平方公里)的主权国家,位于罗马城西北,被称为“城中之国”。虽是弹丸之地,无工业,无农业,可它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世界上有庞大的信仰天主教人口,因此它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梵蒂冈国虽小,却有地球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也有不少译为“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前的场地,为圣彼得广场,是由著名的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贝尔尼尼设计的。广场呈椭圆形,东西轴340米、南北轴240米,可容纳30万人。广场由两个半圆形长廊围起,导游介绍,长廊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面向广场的142根圆柱上方都塑着人物雕像,他们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



(白色墩子围栏就是国界了)
广场上有两座美丽的喷泉。中央为一座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方尖碑,圣彼得就殉难于碑上。广场布局恢弘严谨,长廊及立柱、喷泉和雕塑都带着巴洛克式的高贵华丽而又不失庄重严肃。


圣彼得大教堂确实雄伟。圣彼得是耶稣十二个门徒中的第一位,耶稣升天后,彼得成为教会首领,来到罗马传教,公元64年,罗马发生火灾,几乎毁灭全城,罗马皇帝便以教会为替罪羊,将彼得处死,这儿是彼得墓地。公元四世纪初,第一位信仰耶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下令将墓地改建为教堂,326年建成。现在的大教堂是教皇朱利奥二世1506年重建的,前后经历120年,于1626年落成。教堂为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文艺复兴杰出人物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主持过教堂的建设。



(教堂大门的顶上塑着耶稣和他十二个门徒的雕像)

(到教堂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
教堂大厅高大宽敞,栩栩如生的雕塑、恢弘大气的壁画布满墙面、柱壁、拱顶,若不是光线偏暗,真会觉得在参观宫殿或是艺术馆。





教堂大厅平面呈十字架形,在十字交叉点中偏后,有座高达29米的青铜华盖,下方是祭坛和圣彼得坟墓。青铜华盖后方是镀金青铜圣彼得宝座。华盖和宝座都是贝尔尼尼的杰作。宝座后是光芒四射的荣誉龛。
十字交叉点的上方便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高大的穹顶了,底部直径42.34米,穹顶到地面的高度有120米,站在下方仰望,确有处于天穹之下的感觉。
在大多数教堂,我都有种阴森、压抑的感觉,可能是敬畏的心理作用,很奇怪,在这个大教堂,敬畏依然,阴森全无,甚至有种亮堂、轻松的感觉。


我们去的那天,恰巧是耶稣基督普世君王节,拍到了教堂里举行仪式的几幅照片。对天主教活动礼仪一窍不通,只能上照片了。这天的活动看来有一定的规格,不少便衣参与保卫工作,连修士都不能接近。




早在瑞士时就听说,在欧洲中南部不少国家原先都有瑞士雇佣兵,因战争伤亡过大,瑞士决定禁止国民出国当雇佣兵,唯独梵蒂冈除外,因为教廷只信任忠实的瑞士雇佣兵。照片上这两位瑞士兵,手执长矛,挺帅气的吧。


离开梵蒂冈,在罗马的大街上,禁不住再回首,留下这名气不小的小国最后的印象。


后记:
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梵蒂冈欧洲六国游记至今日已全部写完,闲作《欧洲六国游》小诗一首收尾——
秋冬之交欧洲游,走马观花亦丰收。
巴黎史迹朝代密,罗马遗产岁月稠。
德国古堡随峰立,瑞士美景逐波流。
你有珠玑我怀玉,中西合璧耀全球。
感谢朋友的阅看、评论和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