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松潘,旅行社安排去藏民家做客。听说费用是三个一点,即旅游团费中拿一点,旅行社出一点,财政补一点,扶持藏民从事旅游业。反正在团费中了,大多数人也没进过藏民家,大家都很乐意。
走进家门口,先用洁水净手,主人给客人献上黄色的哈达。院子挺大的,插着旗杆拉着经幡,时间久了,经幡的色彩淡了。成垛的柴火旁,一对羊公婆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客人。



这家藏民安排两个厅堂招待客人,一二层各一个。我们被安排在二楼,厅堂十分宽敞,没有想象中的暗淡,南面和东面都是花格明窗,花格雕花不算精细,但有民族味儿。厅堂上方拉着印有藏传佛教图案和藏字经文的各色经幡,还挂有汉族的中国结和工艺装饰的红爆竹。两人合用一个藏箱餐桌,箱前描金绘图,五颜六色,排成长条,大家挤着坐在一起,挺有味的。桌上四盆菜,两荤是烤羊肉和烤牦牛肉,两素是当地的野菜,还有一盘青稞饼。每个客人面前放着三个碗,分别倒有青稞酒、奶茶和米汤。
招待我们的小伙子叫“索朗尔杰”,人很活泼,是个到过一定场面的年轻人。他盛情地邀请各位汉族同胞,然后,请我们左手端起青稞酒碗,右手无名指蘸酒,再用拇指按着无名指尖,由无名指将手中的酒弹向客人,以示欢迎。全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你蘸我弹,你迎我接,不知谁是主谁是客。
迎宾礼仪后,索朗尔杰请各位喝酒饮茶吃菜,自己则亮起了歌喉。小伙子的嗓音不错,动作也十分自如,比后面出场的憨厚小伙和腼腆姑娘要强得多。当然,憨厚小伙和腼腆姑娘的歌声也有着藏民原生态的特色。
一阵歌声,一片掌声。歌声未落,刚学到的藏语声“呀嗦,呀嗦,呀呀嗦——”(“再来一个”的意思)就响彻屋宇。


(索朗尔杰)

(憨厚小伙)

(腼腆姑娘,听说当天刚到这里)
这家两个厅堂,两个主持。索朗尔杰在姑娘唱歌时下楼了,来了一位秀气的藏族美眉,后来知道她叫“央金卓玛”,曾在阿坝州文工团深造,获得过青海艺校歌唱比赛一等奖。她的歌唱和舞蹈比较专业,厅堂里歌声笑声掌声融成一片。她还善于刺激客人的文艺细胞,你唱她跳,她歌你舞。《在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等稔熟的旋律久久地荡漾着,那熟悉的藏舞肢体语言美美地闪现着。许多客人成了她的粉丝,纷纷献上哈达,表达民族友情。









在笑声欢语中,央金卓玛邀请客人到楼下大院跳舞尽兴。可惜刚到院中,停电了。大概停电是常事,十分钟后发电机轰响,篝火点燃了,但停电多少影响了客人的情绪,加上音响也失去了效果,虽有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但气氛上远不如刚才厅堂里那种声浪欲掀翻屋顶的热烈了。

(等待发电的客人们)


央金卓玛下楼时,向我自荐了她与索朗尔杰录制的“21世纪西藏音乐”《松州兄妹》的演唱专辑,虽有商业味道,但我还是欣然接受,毕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与藏族同胞打交道。

出得院来,天色已昏暗,东南方的山脊上升起了月亮,像颗珍珠镶嵌在宝蓝的天幕上,耳畔依然回响着藏族粗狂的歌声,嗬,真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