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汇丰银行与江海关是一高一矮、一丰满一纤美的姊妹花的话,那么沙逊大厦与中国银行大厦堪称难分伯仲的兄弟俩。
在外滩老建筑中,有三处亮点,“姊妹花”是一处,“兄弟俩”也是一处,另一处是百老汇大厦与外白渡桥。“兄弟俩”现在看似平等相处,但实际上,中国银行大厦身上曾烙过“屈辱”二字。该大厦1936年建造,是外滩老建筑中唯一由中国建筑师设计、且渗透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原设计为34层,计划成为远东第一摩天楼。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在世界列强眼中只能是矮子,中国风格的建筑高度怎么能够超越西方?官司打到英国伦敦,判决中国银行大厦必须比它的邻座沙逊大厦矮一英尺(30.5厘米),中国银行大厦设计真正被腰斩,34层降为17层。
有辛酸,有血泪,但现在应该感到欣慰。虽然西方国家的客商蜂拥而至,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但关键是:主权是中国的!








1903年建,1906年竣工。六层,砖木混合结构。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除底层立面用花岗石敷贴外,其他五层立面为白色清水砖,用红砖勾勒腰线和窗、柱框线,顶部建有两座不同样式的巴洛克式凉亭。该建筑是上海现存最早的饭店之一(现为和平饭店南楼),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在该饭店召开;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建于1928年。主体10层,局部13层,高77米,是当时远东地区第一高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呈现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学派风格。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以花岗石贴面,腰线、檐部饰有花纹雕刻,东部金字塔式方锥形屋顶高达19米,配以绿色,十分美观(现为和平饭店北楼)。




建于1936年。1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国建筑师设计,在西方建筑构架基础上大量采用中国建筑传统风格,如四方攒尖顶盖绿色琉璃瓦、檐部以中国古建筑斗拱装饰、栏杆和窗格的传统装饰、外立面的镂空窗框、入口处的高台阶等等,以及原有现已毁的门框上方“孔子周游列国”石雕、大厅“八仙过海”图饰等,是中国元素糅合西方元素成功的近代摩天大楼。



(立在门口的现代石雕)

在现在和平饭店南、北楼之间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南京路,从清晨到夜深,车流,人流,川流不息。



穿过马路,南向可看到黄浦江和外滩景色。



那晚,到家已是夜阑人静,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台灯下,我在电脑上码上了《外滩心路》——
少年时,到外滩,
说了句“外国人房子真美”,
就被大哥捂住了嘴,
我不明白,是错还是对?
青年时,到外滩,
灵魂已被扯得支离破碎,
这建筑流淌着血和泪,
我不清楚,该不该烟灭灰飞?
中年时,到外滩,
灯火辉煌令人痴醉,
洋人的幽灵又在徘徊,
我迷惑,允许他们卷土重回?
老年时,到外滩,
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反封建,不是要把故宫烧,
反殖民,不是要把外滩毁。
外滩的外在美,
是全人类智慧文明的荟萃;
外滩的内涵美,
是主人翁海纳百川的胸怀。
六十年心路走了个轮回,
还是少年时那句话——外滩,真美!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