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蜗居职业规划职场类型教育 |
分类: 职业规划成长 |
海藻:游离型
人如其名,由于缺乏独立人格或者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可以扎根于坚实土壤的能力根系,迷失型职场人就像大海里的海藻一样,很容易被一股较大的水流左右方向,随波逐流。海藻年轻,本性善良,从小受姐姐、妈妈庇护、关怀下长大。工作后涉世不深,还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受到一些不公平对待就跳槽了事,职业发展没有延续性。简单来讲就是内没有形成职业锚,外没有形成核心能力。对内在的价值观需求不清晰,不清晰就很难坚持、容易受到诱惑。在面临重大选择时常常是感性成分较大,在压力或诱惑下很容易迷失自己。
所谓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海藻从姐姐的怀抱走向宋思明怀抱,她总是希望有一个庇护,哪怕最后选择做了职业小三。小三当然不是一个好的职业,虽然短期收益不错,没有长远性可言,自己的核心竞争资源——美貌也是随着时间逐渐成为明日黄花。更可怕的是失去了形成自己价值的时间和机会。小三可以很快的获得物质回报,这种来的容易的物质回报会让海藻失去重新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就的进取心。她的人生从选择开始就意味着有极大的可能逐渐走下坡路。
对于游离型职场人士来讲,哪怕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自己的价值锚和核心能力,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只看到选择中光鲜的一面,也要多关注风险和未来的困难。另外在职业初期要尽量沉得住气,做一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结果。
海萍:潜伏型
海萍的职业状态就像是被石头重压下的小草,小草固然有向上发展的强烈意愿和生命力,无奈身上的压力过于重大,职业进展也只能在重压之下长时间潜伏。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长时间的饥渴感能促使小草极大的追求发展,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重生。
潜伏型人的职场特征是:这些人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已有些时日,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职业锚和价值观,核心能力也在各类工作的尝试中得到体验和确定。发展遇到瓶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发挥自己擅长的机会和空间。这类型的人不仅仅被动的等待外部给予机会,更应该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潜伏型的人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木桶原理”误区和辨别“沉没成本”。
经济学上的“木桶原理”是指一桶水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在项目管理或总体性能评价上是对的,但对于职场人士来讲很多时候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你能装多少水,而是长板能够得多高。有些工作你花一百分力气就是只能勉强及格,有些事情你花六成力就能做到九十分。所以更好的方式是发扬长板,控制短板,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弥补短板。最后使海萍跳出收入3k怪圈的原因就是她找到了做私人教师这一符合其核心能力的工作,自然越做越好,前景也越来越开阔。
而“沉没成本”的含义是指,有些时间、资源已经耗费掉了,已经不可收回了。就应该视作“沉没成本”,应该将此节点后的投入/产出当做独立的项目来决策。如果再投入时间、资源还是无法获得良好的收益回报,那这就是个烂case,最好的方式是放弃,而不是说我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我就必须要继续下去。
苏淳:安全型
苏淳的职业状态很像一些藓类植物,如地衣。结构简单,长时间在低层次阶段发展。花了很长时间,却很少能在高度上获得进展。
安全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可以预测将来的成功从而感到放松。他们关心财务安全、诚言、忠诚。能很好的的完成老板交待的工作。尽管有时他们可以达到一个高的职位,但他们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
安全型的人要明白的是,只有抓在自己手上的东西才是最安全的,把职业的发展寄托在公司、领导都是没有安全可言的。安全型的人需要给自己界定一些结果,这些结果能够支撑到自己独立的长远发展。安全不等于把自己锁进保险柜,而是要让自己挣一块免死金牌、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本钱。更多观点和案例请访问新精英生涯规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