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数,你哥哥奥特曼喊你回家吃饭

(2009-08-12 02:04:20)
标签:

教育

儿童教育

封杀奥数

杂谈

分类: 嬉笑人生百态

奥数,你哥哥奥特曼喊你回家吃饭

 

新闻链接:《多个城市出台最严厉措施封杀奥数班》——奥数不适合绝大多数孩子,不能提倡全民学奥数,这是专家早就得出的定论。今年以来,封杀奥数的呼声越来越高。北京、重庆、成都、徐州、长春等城市纷纷推出或正酝酿封杀“全民奥数”的举措,让奥数回归“小众”本位。

 

笔者所在的写字楼内有很多家教机构,每逢周末,等电梯的人却比平时还要多些。稍稍观察一下,发现多是穿着校服、背个书包,戴个眼镜的小学生模样的人,原来这些都是周末来补课的学生啊。这里边不知道又有多少是来补那大学生都得零分的劳什子奥数班的。

 

如杨东平先生所言,重在解难题、怪题的“数学杂技”般的奥数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的原因。

 

类似杨先生所形容的反面例子太多了,大家用百度google一下,或者用google百度一下能找到一把把的例子。那么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呢?正好,笔者前段时间和一位在孩子教育上做的非常出色的家长聊天中窥得一些端倪。

 

这位家长的孩子如今在读初中,小学是在北京朝阳区一家不收赞助费(真的不收!)的小学里就读,毕业的时候获得了北京市的“红领巾奖章”,“红领巾奖章”应该属于小学生界的诺贝尔奖了。在朝阳区一般7、8所学校才能分摊到一个名额。而笔者这位朋友的孩子就读于类似打工子弟学校,还能获此殊荣,实属难得。这位孩子的父亲完全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但当初选择那所不收赞助费的学校,更多的是因为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拒绝一些课程和补习。

 

这位父亲透露的教育之道就是,一定不要因为大人的成见去扼杀小孩子好奇的天性,另外在兴趣之上有意识的引导小孩思考现象背后的乐趣和价值。

 

他跟我分享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如果走在街上看到有农民工在铺行道砖,当小孩子表现出兴趣之后,父亲就会陪着孩子蹲在路边看着农民工如何把砖一块块的码成人行道。这时候小孩会问很多问题,作为家长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答案,更多的是把答案背后的原因甚至是如何得到答案的思考方式教给孩子,孩子会觉得原本在大人眼中司空见惯到麻木的东西却充满了乐趣。

 

另外一个例子是父亲带着三四岁的小孩子登香山,他们会在上午早些时候开始登山,由孩子在前面开路,家长在后面跟随,一路上耐心的随着孩子兴致勃勃的探奇。下山的时候也是如此,累了就让小孩在怀里睡一会,醒了接着往山下走。等到到山脚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蛙鸣虫飞,十分有趣……这种登山的真正乐趣岂是呼啦啦赶集似的攀爬可比。

 

这位孩子在父亲的引导下,钢琴、漫画、功课、组织能力都十分出色。孩子的父亲担心的不是小孩子不去弹琴、画画,而是担心孩子太着迷练习而累着了身体。

 

像奥数这样绑架家长、反过来家长逼迫孩子在本来玩耍、探索的时候去搞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数学脑筋急转弯,不仅抹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也耽误了孩子去学习培养可以受用一辈子的开朗性格和应变能力。

 

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后来跳槽去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梁冬在节目里说,他一辈子受用一生的两句话来自他的外公,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著名企业管理学者曾仕强说,教育孩子很简单,教给他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去足矣

 

其实,孩子教育,重点不在于奥数,当然也不在于奥特曼。需要的是强调并以身作则不超过三条人生原则就能让孩子受用终身了。所谓“君子不器”,教育在道的层面的东西都是相通的,也是最根本的东西,而家长全身心的扑在孩子细枝末节的“技”上,岂不是得不偿失的太多了。不要因为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你也做一样的事情。要知道,你做一样的事情,就只能教出一样的孩子,将来势必也面临一样的竞争困境。

谢谢支持我的博客,喜欢就投上一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