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灾区的心理创口继续腐烂

(2008-11-18 11:17:09)
标签:

灾后心理救助

杂谈

分类: 爱上心灵舞蹈

地震灾区心理问题或爆发

    5.12汶川大地震国殇半周年有余了。半年来,各地不断传来发生余震、灾区因冬季来临物资紧缺的新闻,但是人们的神经已经逐渐转为平静,关注的目光也渐行渐远。

     今天的新浪新闻中心同时出现了两则关于汶川地震灾区的新闻。一则是
北川男子杀妻后自杀,夫妻床上相拥离世;一则是《震区警察记忆》因热点已过无法出版。

     当灾区不再成为热点,纷杂繁芜的现实重新占据回人们的眼球和脑海。这段时间,不断有政府大力支持灾区重建的好消息传来,很欣慰政府很关心灾区的民生。但近期灾区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预示着灾后心理危机的可能大爆发。谁能来持续关心灾区人民心理家园的荒芜,谁能承担起这个与温饱无关、却关乎灾区人民生命的阳光工程?

危机干预已经欠下了帐

     地震发生后,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获得了政府、民间的广泛认同。但总体情况是,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除了较少的官方组织的心理救援组外,大部分还是靠凭热情、拼热血的社会救助力量。但是队伍大部分缺乏系统的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援的培训,反而给当地的救援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也给灾后的持续救助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同灾难发生后实施的医疗救助,伤员受了伤,医生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止血、包扎等应急治疗。但仅仅应急的包扎是远远不够的,流血的伤口会慢慢发炎,滋生感染,长期不处理会开始腐烂,甚至会危及到生命的危险。这种医疗上的常识性知识大家都能够理解。

     而心理救助也是一样的。灾后的心理紧急干预是让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精神遭受重大刺激的灾民得到一个应急的应对处理,这时候如果得不到处理或者不够系统的专业治疗,会为以后心理疾患买下病根。坦率来讲,这次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该是做的不够的。不说别的,上百万的的灾民,救援、医护人员。仅仅上千名专业心理工作者,如何能做的好?

    在应急处理这块,心理工作者已经欠下了帐,如同伤员受伤的时候包扎已然不过关,这时候后续的跟踪关注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经常会说时间就是最好的医药,时间一长慢慢就淡忘了。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进行一些重大处理和辅导,时间长了淡忘了,等于急性的症状转成慢性的症状。

长期心理救助只能靠官方

     世界发达国家在灾害救援过程中始终把灾后的心理干预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美国911事件后相关的遇难者和家属要做大量的干预。911遇难人数是千人计,心理学家要做的工作的对象量却是很大的,除了调动本国的所有心理干预力量外,美国心理协会还向世界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家提出求助,希望能够支援。

    这次我们的遇难人数到十万计,涉及的救助人群以百万计,而持续心理救助涉及到协调地方关系、统筹各界资源的方方面面。中国心理学界民间机构本来就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靠一个弱势的,力量单薄的人去挑这个重担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官方组织,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加大救助队伍建设,设立长期的救援站点。

     身体的创伤容易痊愈,心灵的太阳一旦陨落,很难东山再起。一个个的事例说明震后心理持续救助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有责任不再让灾区人民原本就包扎粗略的心理创口继续发炎、腐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