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发行简史
(2008-09-08 20:31:27)
标签:
南都发行历史财经 |
分类: 传媒企业 |
《南方都市报》发行简史
(2000——2004年零售领域)
刘思坤整理
人物:
南方都市报发行部总经理英雄谱:
丁小辰:2000年6月——2001年4月
邓海燕:2001年4月——2001年10月23日
韩文前:2001年10月24日——2003年3月2日
郑万洪:2003年3月3日——
行为:
体制:发行总公司有批销中心,全部批销给广州各大报贩,报贩分销,唯利是图
2000年1月1日,南都零售价从0.5元直接升至1元,短时间内销售量下降
2000年6月9日第一次送《南方体育》,为6月24日接手《南都》做好了铺垫
2000年6月28日,南都随着改扩版,自办发行,报贩计划6月28日为保饭碗要闹事,6月24日提前打响发行战役,在与摊主有半个月接触的铺垫下,发行人员十分钟便奔赴各条战线,警察护航。
2000年7月,开始送摊员对摊主的街道“扫盲”——横扫所有街道的摊主,不留盲点。南都的送摊员早上送完报纸后,除了收款,就是骑着车逐条街巷去找报摊,上午找,下午找,有时晚上还去找,硬是这样一天天,一遍遍去逐个登记在册。到2000年,有这样一个说法:“在你的站范围内如果还有盲点,那就是你的工作还没做到位”。那时的站长,不借助任何资料,都可以把自己范围的地图画出来,那个报摊在那个位置一清二楚。
2000年9月,发行部定下战略:在围剿报摊地点工作之后,发展报摊是下一步的重点
2000年9月26日,200版《国庆购物杂志》出街,套报上摊,发行创新,胶袋一面为报纸封面,一面有客户广告,对报社没有成本,促销费用广告商出
2000年10月20日,《黄金楼市》,请1500名大学生站摊促销,(韩文前称之为街头行为艺术),精神状态好,勇于与客户主动交流。
2000年12月22日,买报送“娃哈哈”牛奶大型促销,买报送牛奶、送口杯、送包、送挂历等等
2001年3月,南方都市报广州发行部从南方报刊发行总公司广州市场部脱离出来,独立运作。
2001年3月31日,发行部在南海西樵山开三天会,喻华峰说:“广告与发行量最佳结合点是二十万份。新办报纸的发行量每增加一万份对传统市场的冲击力远远不是一万份的价值。”报纸初期成长的数量会极大影响广告经营,发行与广告的关系,存在前期剧烈、后期迟钝的规律。
2001年3月,尝试流动售报,送摊员不仅负责往摊点送报,之后负责流动售报,缺乏严密组织与监控,效果不好
2001年4月,全面清理走私报,将流向外地的报纸干掉,保证有效发行、精准发行的覆盖面
2001年5月9日,采编环节发生重大失误,将未经核实的假新闻“广州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刊登,受到政府方面的压力,对手使出各种招数
2001年5月15日,《信息时报》改版0.2元上摊,0.5元零售,部分地接受了南都2000年元月提价后的低端读者(此结论尚待推敲)
2001年9月份以后,工资方案经受不住9.11的考验,一改再改,一拖再拖使部分员工对都市报产生了不信任,员工激情不再,消极情绪普遍存在。
2001年10月24日,韩文前担任发行总经理:贡献在于一是比较系统总结出了发行专业的理论知识。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标准,适时健全了组织架构。
2001年11月24日,韩在电力招待所召开的培训会上,提出“十大”类型站长,台下听者冒汗。会后各站开会讨论,检讨各自不足。事无大小,亲力亲为在当时成了一幅良药。
2002年春节,发行部开展了“送福到家”活动。组织员工给读者给摊主送“福”,这是广州发行市场第一次有人这么做。
2002年2月8日,广州发行部在华工礼堂举行了规模宏大的“2001年度发行总结表彰大会暨春节慰问联欢会”。韩提出“发行是对体力要求高的脑力劳动,”发行人员是食脑一族,而不是苦力一族,“零售代表”后来成为送摊员机动人员的正规职称。——给予发行人员足够的尊重。
韩文前发行思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大力推广都市报的形象,促进都市报发行业绩突飞猛进;三个基本功点:
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征善战的服务营销型发行队伍;
二是总结形成都市报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质量飞跃,创造服务价值;
三是业务管理以市场为依托,倡导良性竞争,分级运作,层层推进,重点拓展住宅小区写字楼以及集团征订和不断提升零售网络的价值。
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历史上最大一次规模的改版开始,为配合这次改版,发行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改版宣传活动。每天1500名大学生披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南方都市报红色授带在广州城市的各个主要交通要道,写字楼前,住宅小区,地铁站公交站等各大公共场所附近站摊促销。
2002年4月23日,发行部在中山举办了全体管理人员培训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态的培训,正确认识压力和对待批评;二是全面系统培训了南方都市报的发展历史,价值体系,产品结构特征以及广州市场三大报的比较分析;三是营销知识,销售技巧的传授。——直接规范了零售工作流程,解决各自为政的管理难题,人人过关、心理关、口语关、人人熟悉产品。
2002年6月3日,经济部、广告部的大批编辑记者、广告业务人员分别下到各个零售站进行站摊促销。逐步形成每年记者、编辑、业务人员卖一次报纸的南都传统。
2002年3月4日到2002年8月28日,零售部进行了大规模促销5次。这个阶段明确提出了服务营销的概念,零售观念发生重大转变。零售工作流程明确,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零售终端由单一走向多元。
2003年3月,郑万洪接替韩文前担任发行部总经理,发行部对组织架构适时作出了调整:
1、
2、
3、
4、
2003年3月29日,发行部在中山开会。提出这年的工作主题是:“在做量的基础上经营影响力”。
2003年6月5、6、7日三天零售部进行了“爱心百合,真心祝福”的促销活动。送出百合花3万支,这次促销方式新颖,前所未有,值得记载。
2003年6、7月份,零售部组织了大批礼品,举行现场抽奖活动,别开生面,效果很好。达到了经营影响力效果。郑胜利7月加盟南都发行部。
2003年8月4日—8日,进行“清凉一周”的活动,这次促销切合时季,赠品独特,买报送健康。
2003年9月,李启明加盟南都发行部,现为南方都市报发行中心总经理(截至2008年9月8日)
2003年10月18日,“2003年南方都市报(广州)零售商年会”召开,这是全国第一次有人把那些平日不被人关注的摊主们召集起来,给他们面对面的关怀和尊敬,第一次有人尊称他们为零售商。
整理于2008年9月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