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班回家母亲说身体不舒服,胸闷头晕心慌气短。搞定中饭后,刘刘爸爸有事先到办公室去了,我带着刘刘和母亲一起到家附近的小诊所去看病。 诊所里的男医生因为曾经来看过几次病,母亲还是比较信任他的,例行公事的一翻问询检查后,说是老毛病了,给开了三天的输液,两百大元交了后,母亲就挂上药水躺在病床上休息了。
诊所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据说那个女孩儿是那个男医生的女儿。刘刘一看有小伙伴就很兴奋舍不得走,想要留在这里陪奶奶,我因为要交费拿药忙前忙后顾不上她,就让她和那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了。等安顿好母亲后,我跑来找刘刘,看到小孩子吵架的一幕。
那个小女孩儿双手撑着药房的门挡在那里,脸上满满的写着的都是气愤,刘刘对面站着,一只手指着她,凶凶的说:“你不让我进去换衣服我就打你!”
旁边的护士笑着对我说:“你女儿蛮凶哦!~一上来就伸手打了这两个大的一人一拳,现在吵起来了。”旁边也有好几个人指着刘刘在笑着低声的讨论着什么,仿佛在说,这个小女孩子好历害之类的。
我吃了一惊,这个刘刘,以前和我出门都是特别胆小的,非要我一再的鼓励才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怎么这次变的这么历害了,还打人了, 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下子,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是抓过她来,先教训一顿再说还是回家再秘密教育呢?还是怎么办?还有,她说要进那个房间里换衣服是怎么回事呢?换什么衣服?唉,来不及多想了,我要开口说说她才行,不能放任她在这里继续呀!太吃惊了,又非常的生气,教育,小孩子的心理,小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时间转了若干个念头。我尽量的压低了自己的声音,但又非常严厉的发话了:
“刘蔚琪,你在干什么,要和哥哥姐姐友好的在一起玩,不可以打人,也不可以吵架哦!”
刘刘听到我在说她,很不甘心的看着我,又看看了那个小女孩儿,对我说:“妈妈,她不让我进去换衣服”有点恶人先告状的感觉。
“这里面她不能进来,这是药房”那个小女孩马上抢着说。
“对呀,这里是药房,小孩子不能随便进去玩哦!这个姐姐说的很对哦”我顺水推舟告诉刘刘。
我看这里人太多搞不清楚状况,就把刘刘抱起来带到后面病房里,先单独和孩子谈谈再说。这两天刚看了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面说一定要先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再决定是批评还是奖励或者说别的,因为小孩子很容易把想象中的事情和现实混合在一起,常常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大人一定要先了解了才能进一步的理解和帮助孩子。
“刘刘,你要进药房干什么?”
“我要换衣服”
“换什么衣服呀?”
“我不知道”
“那你进去干嘛呀?”
“我不知道”
以我一开始想要好好的了解事实真相好好的教育孩子的意愿发誓,我真的没有意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的结果,我无法再了解下去了。
“刘刘,你记住了,以后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要友好,不能打人吵架,要笑,对着别的小朋友笑了,小朋友们就会喜欢和你玩,大家就会玩的非常开心,知道吗?”
“妈妈我知道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对刚才的小哥哥和小姐姐笑,好吗?还要对他们说对不起,说以后再也不打人了,好吗?”
“好吧!”刘刘很容易的就接受了我的批评。
我抱着她回到了刚刚的战场,她很配合的对两个小朋友说:“对不起,我再也不打你们了”最后,她还很灿烂的笑了笑。
女儿的一场打架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可是,打人的概念是什么时候进入她的脑子的呢?反思的结果是我本人,一定是我平时在她做错什么事后常常说的那句话,“刘刘,你要听话哦!不能再闹了,再闹妈妈就要打你的屁屁喽!”
唉,原来,我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8月14日新浪亲子博客首页成长点滴栏目选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