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中国人浪漫情结的源头


标签:
中国楷体宋体《诗经》月出 |
分类: 青儿读《诗经》 |
----我舞影零乱(青儿)
月是中国人浪漫情结的源头
文/青儿
http://www.hsq80.com/sc/sc3/jbk1/22005323153556.gif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http://www.hsq80.com/sc/sc3/jbk7/42005323152449.gif
月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是一个浪漫清幽的所在,无论如何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寄托了月,总蕴涵了那么点丝丝毫毫的忧伤。心底悸动着的热烈倾慕在俯仰之间,都含蓄得高而远。恰其因为这高远,所以又清洁温婉到极致。这样的奇妙的感觉,恐怕只有生活在中国文化底蕴里的人才能明白得透心透骨。
细究下来,中国的月,在数字数据之外,只存在于诗词神话里。飘渺得浪漫,完全是意识流,和阿波罗登月的可计算完全不搭界。昔日阿波罗登月,自1961年起,其间准备了12年,到1972年始得成功。飞船起航历时4天,踏上月球行走了两小时。过程皆是精密精确,就连月的形状体貌,也是实打实,不但没有一丝半厘想象空间,反倒把之前的想象都来打破了。而中国的月,轻灵灵地只是写意,有时索性全然就是想象。李白酒后一夜飞渡镜湖月,嫦娥和丈夫吵架生气使小性子索性就奔月而去。月,只不过是夜里天上的一个去处。虽然近得并非抬脚便到,却也不是遥不可及,感觉里就只是河岸那头的芳草萋萋鹦鹉洲。迢迢的距离,并非未知,只是亲切亲近。千古神话缘起无心,奔月只是瞬间的意念,完全没有事先的策划。虽然高处不胜寒,却另有风致,所以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更奇妙的是,在中国文化里,到达月亮这个地方不叫做“登月”,而是婉婉的称作“奔月”。好似痴情女子远远见到一心爱慕的男儿,心里喜悦,如小鹿般迎了过去。这样亲切欢喜,所以月被称做月宫、广寒宫,而不是呆板地叫做枯燥如同标本的月球。
可见月是中国人浪漫情结。追本搠源,这个情结的源头,就在《诗经》里的这一篇《月出》。
《月出》是陈风里的歌儿。歌儿里影影绰绰有一个美人,不知道美人的形貌,却美得让人心尖尖上都是怜爱。这感觉,是美的共鸣到了极处,已是意识里的无限。无论时间空间,都缠绵悱恻,没有尽头。而数据逻辑的精密严谨皆不能堆砌出美的极致,美的极致也不可通过计算来比较。凡是写实了的东西,总也达不到绝色。不仅仅只是数学文字如此,绘画舞蹈音乐也是同理。吴带当风的天女美吗?总觉得离最美还差那么几许呢。广陵散绝世妙音,恰是因了曲谱的遗失,让人无穷无尽地去想象这没听过的曲儿是如何的美。其实,美,只是一种奇妙而妥贴的心理感受,总是要有想象来修辞才能到极处。所以,无论是文字还是音乐舞蹈绘画,精髓精妙的其实不是那些字符线条色彩和曲调,而是画外音、留白、意境、神韵诸如种种。思来想去,无论何事何物何人,有了想象就会无端活色生香起来,好比是一个引子,让人心里生出温柔怜惜,豪情悲壮,可真真是绝色。
而世间就有这么一种轻怜密爱的美,把想象依附给了月。因了月的衬托,心底的温柔千峰万峰不肯住,直走到了个人情感里的最远。现在想来,上古时候的人真是浪漫非常,物质单一匮乏的年代,却把精神世界牵引得如此细致高远。可见得那个时代真是意气风发,孕育出万物生机无限。原非后世物质丰富却呆板而缺乏想象可比。
自《诗经》里的“月出”起,月色便在中国文化里流淌了几千年,成为底蕴不可缺的一部分。那简单的吟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就是珠穆朗玛峰初融的雪,心念瞬间一动,就清凉潺潺一路流淌下来。初成溪水的那一刻,是如此平常平淡,会有想过会成为大江大河,泽被后世么?哎,思维走到此处,真是要让人喜悦感动得要叹息。原来“月出”的好,就是《诗经》的好呢。始发之际,尽皆无心,所以没有杂质无有厚重,怪不得孔子说《诗经》“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只是纯纯的洁净温婉,仿佛清晨绿叶上轻颤的露珠,与名贵无关,却让人珍惜看重得不知怎么才是好。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了天上的月。月是载体,月是背景,月,简直就是美的引子,美的化身。甚至,是爱情的影子。
思念的焦虑、担忧、惆怅,全都被月映照得甜蜜酸楚。“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古人真是深得文字寓意的精髓,简简单单的这“悄”,这“慅”,这“惨”,直把说不出的五味八感刻画得惟妙惟肖。我是这般殷殷地思念你,你可也如我这般思念着我?你知道吗,在我心里,你,就是唯一。夜,寂静无声,我的心思,我的爱恋,借了月色的轻灵,一遍又一遍涌向你,再无阻碍。
早在《诗经》的年代里,就吟唱出了人类情感意识里美的真谛。随口唱来,信笔写来,看似妙手偶得,却不知乃是最原始质朴的表达。瞬间心灵的颤动,直把思维感觉溶进无限,这可真是奇妙。
春秋战国时的陈国,原是西周的侯国,在初封的诸侯国里,算得上尊贵显耀。不过,在那样一个万物初生发的时代里,被册封的荣耀始终是杂质太多的宝石,虽然价值不菲,却黯淡而沉闷,反倒不及夏姬的美艳和株林的传奇更让人着迷。提起“月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那真是月出惊山鸟,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去意浩无边啊,陈这个国家反而在时间里渐渐被湮没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只是短暂的,远不及一己之私的个人情感走得久远。大我小我之说,貌似无稽之谈。
月出皎兮啊。。。。。。